百年敦煌石窟考古重大成果(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唐、五代以来,有许多关于莫高窟建筑情况的文字记载,如《大唐陇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记》记载:“凿为灵龛,上下云矗,构以飞阁,南北霞连。……尔其檐飞雁翅,砌盘龙鳞,云雾生于户牖,雷霆走于阶陛,左豁平陆,目极远山。前流长河,波映重阁。”《大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碑》亦云:“云霞大豁,宝砌崇墉。未及星环,斯构矗立。雕檐化出,巍峨不让于龙宫;悬阁重轩,晓万层于日济(际)。”这些文字描述,使我们了解到,在唐代,莫高窟的整个崖面上,分布着许多窟檐,窟檐之间用栈道通连着。当时的宕泉(大泉)河就在窟前流过,因而可以看到洞窟外观的倒影。
五代也有类似的文字记载,如《敦煌录》记载:“(莫高窟)每窟动计费税百万,前设楼阁数层,有大像堂殿,其像长一百六十尺,其小龛无数,悉有虚槛通连,巡礼游览之景。”以上是关于崖面上建筑情况的记载。虽然崖面上的这些建筑物多数已不复存在,但从莫高窟现存的五座晚唐和宋代木构窟檐实物和栈道残梁,以及崖面上的梁孔、椽眼等遗迹看,结合考古发掘出的窟前殿堂等建筑遗址提供的信息,以上敦煌文献中的这些文字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莫高窟窟前殿堂遗址的发掘及其成果,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也就是说古代莫高窟的外观可能并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窟前殿堂遗址考古发掘提供的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复原古代某个时间阶段的莫高窟外观或建筑提供参考。
北区洞窟考古的推进
敦煌莫高窟开凿于鸣沙山东麓长约1700余米的断崖上,根据洞窟分布情况分为南区和北区。在长约1000余米的南区,集中了原编号492个洞窟中的487个洞窟。在北区全长700余米的断崖上,也开凿有状如蜂巢的数百个洞窟,最密集处可达四层或五层。由于北区洞窟内绝大多数无壁画和塑像(长期只有第461—465窟五个编号洞窟),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
为了弄清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的性质及其内涵,1988年6月至1995年11月,彭金章带领敦煌研究院考古专业人员对莫高窟北区石窟逐一进行清理发掘,厘定洞窟数量,新增243个编号洞窟,发现北区的洞窟有以下几种类型:(1)专供僧人或常住于莫高窟的百姓生活起居的僧房窟。(2)供僧人禅修、诵经的禅窟。(3)兼具生活起居和坐禅修行两种功能的僧房窟与禅窟的组合洞窟。(4)用来埋葬僧人、俗弟子等佛教徒的瘗窟。(5)供佛教徒进行观像、巡礼及举行其他佛事活动的礼佛窟。(6)作为存贮物品使用的廪窟即仓库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