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主阵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开放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红色遗迹是最生动的党史课堂。历经一年多的精心布展,日前,位于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正式开放。

新文化运动主阵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开放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载体,《新青年》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于大革命的兴起,其绩伟伟,其功赫赫。
目前,旧居北房和南房分别推出“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展出了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思想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这一伟大历史进程。
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出故宫东华门,穿过北池子头条,向北行几步,就是箭杆胡同。胡同中部的20号,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小院子,便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推开朱门,穿越门廊,南房、北房、靠街门一间倒座小房怀抱一个青砖灰瓦的小院。西墙上,青铜浮雕绘制着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曾在此工作的场景,院中的鱼缸里,几只红色小鱼欢快地游弋。
徜徉院中,很难想象,这座百余平方米的小院子,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1917年1月,陈独秀被蔡元培聘请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随即北上租住在箭杆胡同这座清代四合院里,草创不久的《新青年》编辑部也随迁于此。
《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后,北京大学新派人物加入《新青年》撰稿行列,实现了《新青年》杂志与北京大学“一刊一校”的结合。从1918年1月出版的第4卷1号起,《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鲁迅等一批思想者和文化先驱在《新青年》上猛烈发声。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
一时间,《新青年》的发行量从创刊最初的1000份增加到最高峰的1.6万册,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1923年6月,《新青年》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理论刊物,直到1926年7月停刊。从创刊到停刊,它见证了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的历史过程,在党的创建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