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仙”李渔告诉你:食蟹请按照先筐、再瓤、次足、后螯的次序(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清朝文人李渔有“蟹仙”之誉。李渔嗜蟹,还精于品蟹,对于如何品蟹,李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一,“世间好物,利在孤行……和以他味者,犹以爝火助日,掬水益河”,是说蟹须独吃,不应与别的菜一起入锅,不然就像点篝火为太阳添光,以手捧水助河流上涨,其二,“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谓蟹应整只蒸,不可刀切肢解。其三,剖一只,吃一只,断一螯,吃一螯,从蟹壳里出来就入口入肚。他认为这样吃蟹原汁原味,“气与味纤毫不漏”。
说李渔是个螃蟹吃精,那么精到什么地步?他首次总结出了一整套“吃蟹经”:螃蟹宜蒸食,方可保留其美质,如脍如煎,则蟹之色香味俱失;犹如好香必须自焚、好茶必须自斟一样,吃蟹必须自任其劳,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我食则味同嚼蜡;剖食螃蟹,应剖一筐食一筐,断一螯食一螯,则气与味丝毫不漏……尤其是在著名的《蟹赋》里提出了一个先吃什么、后吃什么的吃蟹程序。
所谓先吃筐,筐就是螃蟹的背壳,它是揭而易开的,一揭开,就发现里面仿佛藏着珠子、贮着黄金,“视黄金兮太贱,觑白璧兮如常”,黄金白璧固然贵重,可不能拿过来解馋欲、美口腹,比较起来,蟹筐里的东西鲜美可口,多么实在实惠再吃瓤。这瓤,好像是揭开的百宝箱,黄的、赤的、白的,如金、如宝、如玉,还没有吃就饱了眼福。“无异黄卷之初开,若有赤文之可读”,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人对书籍的迷恋犹如人们对黄金、情人一般,而面对螃蟹的瓤,就像读书人见到了书籍(黄卷),见到了文献(赤文),这喜悦、这兴奋是不可言喻的。那么,瓤的滋味如何呢?“油腻而甜,味甘而馥”,油油的,腻腻的,甜甜的,香香的,像尝了琼膏,像吃了金粟。这瓤包括胸,“胸腾数叠,叠叠皆脂;旁列众仓,仓仓是肉”。
最后吃蟹足。吃蟹脚可以像折断竹子一般折断它,四对蟹脚,可分为十六节。“二螯更美,留以待终”,两只大钳子又肥又嫩,最有吃头,因此,要留到最后吃它,为食蟹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蟹仙”李渔告诉你:食蟹请按照先筐、再瓤、次足、后螯的次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