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夏朝——中国古代月令图式简史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上回说到,《周易》卦爻辞中的“至于八月有凶”,表明作者用的历法是以正月建寅的夏正。说到夏正,就不得不说到《夏小正》。
一、夏小正与夏时
夏人的历法,我们今天仍然还能够在《夏小正》中看到一些端倪。
孔子曾经到夏人的故地杞国,在那里得到了一部夏人的历法书。《礼记.礼运》载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郑玄注曰:“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小正》。”《史记.夏本纪》中也记载:“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认为《夏小正》就是孔子得到的《夏时》。
孔子看来对夏朝使用的历法很是推崇,所以还曾经提出过“行夏之时”的理想。
二、“正”与时训
表面上看,《夏小正》既然是夏朝的“四时之书”,应该就是一部历法。但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与历法结合的政令。
正者,政也。“小正”中的“正”字,本身就有着政令的意味。
古代的“时”总是与政令有关。汪远孙曰:“《小正》皆记夏时之书,夏令即夏正。”有关夏令,《国语.周语》中记载道:“《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时儆曰:‘收而场功,侍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这些《夏令》中的“时儆”内容,在《逸周书》中又叫做“时训”,在《礼记》中则被称为“月令”。儆、训、令、正,这些名称,无不显示出古代的“时”都附带了相关的政令。
古人历象日月星辰,把制订历法“敬授民时”视为施政的重要内容。禹曾经“颁夏时于邦国”,通过这种“颁正朔”的仪式,宣示着自己得到了天命之正统。周人继承夏人传统,自称有夏,并遵行夏令作为其得天命的证明。《逸周书.周月解》中就说:“夏数得天,百王所同。……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自夏焉。是谓周月,以纪于政。”
三、月令中的天文图法
《夏小正》等月令典籍,本着“观象授时”的原则,因此其历法皆以天象为本,充满着大量的天文内容。
而古代的天文典籍,都是用图画来表示的。《汉书·天文志》就说:“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
这些图画式的月令,通常会悬挂在象魏(类似于今天的报刊栏)上,做为政教之令供万民学习。《周礼·天官·太宰》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悬)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
这些象魏上所悬挂的治象之“法”就是图书。古代的图书又称作“法”,也称“图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