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杂志:斯里兰卡古人类主要以猴子和松鼠为食(53)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在生物分类上,单孔类从属于原兽类。现生有袋类和它们的化石祖先从属于后兽下纲,胎盘类和它们的化石祖先从属于真兽下纲。单孔类哺乳动物的数目十分稀少,只有3种。目前现存的哺乳动物中,99%是有胎盘动物或者有袋类,有胎盘类数目多达5500多种、而有袋类仅有270种。有袋类动物和有胎盘动物构成了现存所有哺乳动物总数的99.9%,因而有关有胎盘类和有袋类的分异时间是哺乳动物进化研究中关键性的科学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地球生态系统的格局。
另外混元兽的外鼓骨形状像是C,与现生负鼠类相似,与单孔类,辽尖齿兽构成一个生物演化序列。这个演化序列重演了现生有袋类胚胎外鼓骨的每个发育阶段。
相关报道:《Nature》刊发郑晓廷教授古生物研究新成果
据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6月1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郑晓廷教授、王孝理教授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An Early CretaceousEutherian and the Placental–Marsupial Dichotomy》。
论文以研究长文(Article)的形式,报道了一件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命名为混元兽。混元兽是真兽类(胎盘类及其祖先)的早期类型,同时发育有真兽类和后兽类(有袋类及其祖先)的混合特征。研究发现,以前报道的中国袋兽与混元兽同属一支,均为早期真兽类,而并非有袋类的祖先。这一重要发现揭示了哺乳动物进化过程的复杂性,改变了人们对于哺乳动物不同类群分化的演化历史认识,使得人们对哺乳动物的演化历史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
混元兽标本保存在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来自内蒙古宁城地区义县组下部地层,距今1.26亿年的热河生物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代保存最完整的古生物化石,发现了最早期的舌骨结构和耳鼓膜环,从中发现追寻其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和生态型,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古生物化石标本。
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CT扫描技术,数字化三维重建了包埋在岩石中的化石骨骼,基本上复原了每块骨头的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历时3年,构建了一个包括有56个早期哺乳动物分类单元和400多个形态学特征的大型数据矩阵,确立了可靠的早期哺乳动物谱系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热河生物群中的4种哺乳动物都属于真兽类,包括之前被归入后兽类的中国袋兽。这一研究结果科学意义重大。中国袋兽属于真兽类的新结论,表明亚洲可能不是有袋类的起源中心,目前已知有袋类最早的化石记录为发现于北美1.1亿年前的三角齿兽。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