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蓝色星辰”——追寻福建文明之光系列报道之二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昙石山遗址出土的塔式壶(资料图片)
观众在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参观。倪文凤 摄
《山海经》曰:“闽在海中”。绵长的海岸线与山岭遍布的陆地,让福建看起来仿佛是一部“打开的山海经”。
为了获取海洋的“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数千甚至上万年前,福建先民便开始走向海洋,不安分的族群个性又促使他们跨越台湾海峡,进而驶向茫茫无际的太平洋。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蜡烛,而像满天星斗”,意为: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直至夏商时期,同时存在着风格各异的众多文明,散布在四面八方,犹如“满天星斗”。最终,众多文明交流、碰撞、融合,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在“满天星斗”中,如果说以农耕为特色的中原文明最为光彩夺目,那么,福建文明则是一颗耀眼的“蓝色星辰”:自然环境、资源禀赋造就的“海洋个性”,是福建文明的最大特色之一。
千万年间,沧海桑田,闽人紧随大海的脚步,搏击风浪,览尽甘苦与沉浮。他们是中国的“海上马车夫”、中国的“世界人”,穿越古代、近代、现代,闯荡天下,生生不息。
回头看,光阴似水,唯有潮起潮落不变,正如人间的求索依然。下南洋、闯世界,爱拼会赢的个性也成为刻在闽人基因里的古老记忆。
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向海迁徙的第一块踏板
民以食为天。在远古时代,福建先民吃什么,能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文化面貌。与内陆地区相比较,福建沿海新石器时代经济形态最大的特点就是“靠海吃海”。由于濒临太平洋,适应海洋、从海洋中获取食物是福建沿海史前文化的最大特色之一。
不过,由于缺乏文字记载,这些历史故事大多湮没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随着现代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这些消失的远古历史又被重新发掘出来。今天,从太平洋视角来看福建,我们将看到一部更加波澜壮阔的远古史。福建第一大岛、我国第五大岛——平潭岛,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穿越之门”,引领我们走入历史深处。
1958年全国文物普查时期,考古人员在平潭县平原镇南垄村发现了壳丘头遗址。由于种种原因,此后并没有对其进行正规发掘和保护。1985年,福建博物院派出考古队,对其进行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收获颇丰,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一座墓葬,出土石器、骨器、贝器、陶器等遗物200多件。根据碳十四测年结果,壳丘头遗址距今约6500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