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蓝色星辰”——追寻福建文明之光系列报道之二(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范雪春介绍说,在澎湖及台湾本岛发现的史前动物化石,与在东山发现的“海兄弟”属于同一动物群落,这表明闽台自古相连,这些哺乳动物应该是通过“东山陆桥”迁徙、交流的。由此推测,先人们也有可能在一万年前就通过“东山陆桥”自由往来于海峡两岸。
往事越千年。闽台的交流交往并没有因为“东山陆桥”沉于海底而中断,东山大帽山等遗址的发现及发掘就证明这点。
1986年,东山县陈城镇大帽山山脚下的大茂村一些村民为了盖房子,需要就地取材用贝壳烧壳灰,他们惊奇地发现,山坡上的土层下面就埋着厚厚的贝壳。村民无意中的挖掘,引来世人关注。
2002年至2003年,福建博物院等机构进行了两次正式发掘,根据碳十四测年结果,大帽山遗址距今4800年~4300年,与昙石山文化年代相当。
令人关注的是大帽山出土的一批石锛。经成分分析,这些石锛绝大部分的原材料竟来自澎湖列岛。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的先民已经能够驾船出海,往返于海峡两岸,获取生活资源。“从考古收获来看,我们也许低估了先民们的造船和航海能力。”范雪春说。
曾参与大帽山考古发掘的时任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焦天龙教授说:“以往,绝大部分研究者在探讨海峡两岸的考古学文化交流时,关注的焦点都是从大陆到台湾的交流和传播,很少有人涉及台湾或澎湖对大陆的影响。而实际情况是,任何长久的文化交流都不可能是单向的。只有双向的文化交流、物品交换和人群移动,才能解释台湾海峡两岸在新石器时代长达数千年的文化相似性。”
这样像走亲访友般你来我往的交流融合,如今在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里依然切实可感。
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主任石慧霞告诉记者,厦大人类博物馆是在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奠基人,厦门大学第一届毕业生林惠祥先生的倡导和倾囊捐赠下,于1952年创立的,是新中国第一家专科性博物馆;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博物馆中收藏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和南洋诸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厦大人类博物馆展示着林惠祥搜集的十多件台湾石锛、石斧。这些多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两次只身入台,对台湾少数民族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所得。当时台湾还被日本侵占,林惠祥化名林石仁,假扮成商人。调查遇到了许多困难,除道路艰难交通不便外,还有日本警察盯梢。他只身一人,进行了近两个月的田野调查工作,又到台北圆山贝丘遗址做考古调查,获得大量文物和资料并带回大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