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诗品》论“赋”“比”“兴”(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人所表达的情性,有家国政治层面上的,更多有个人的生命感悟、生活遭际的内涵。
而且,钟嵘特别注意到生活的悲剧性情境对诗歌创作的触发作用,他所谓“性情”,也多具有悲怨的意味。钟嵘品评诗人诗作时,亦多涉及“怨”的观察。如评李陵诗:“文多凄怆,怨者之流。”评班姬诗:“怨深文绮。”评曹植诗:“情兼雅怨。”评左思诗:“文典以怨。”评秦嘉、徐淑夫妇诗:“文亦凄怨。”可以说,诗歌的吟咏情性,是钟嵘对诗歌本质的明确表达,是他进行诗歌品评的逻辑起点。
当然,就具体的表现手法来说,“赋”“比”“兴”都可以用来吟咏情性。但作为个人情感,有的可以言说,有的也难以直接表达。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云:“所谓比与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此诗之所以贵情思而轻事实也。”这就要求诗人不仅抒发情感要寄寓于外物,而且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应是“文已尽而意有余”,如此,才能体现出钟嵘所谓的“最有滋味”。
其三,“兴”有助于纠正刘宋以来“文贵形似”的弊病。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指出刘宋以来的诗歌,“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情必极貌以写物”;《文心雕龙·物色》进一步指出:“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描述了当时诗歌写作对自然外物的关注及“形似”的艺术追求。钟嵘《诗品》中也多见从写物的角度作出的品评。如评张协:“巧构形似之言。”评谢灵运:“尚巧似。”评鲍照:“善制形状写物之词。”评许瑶之:“长于短句咏物。”客观来看,诗歌创作描写外物并追求形似,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在钟嵘看来,如果为写物而写物,无疑是偏离了的诗歌的抒情本质,而且,对自然外物越是进行婉转附物式的刻画,则其“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意味就越相对削弱。因此,钟嵘有关“巧似”之评,也暗含着不满之意。
唐宋以来诗论中,先后出现了兴寄、兴象、兴趣等理论主张,也推动着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创作的演进。而追源溯流,则不能回避这些诗歌理论及实践与钟嵘诗学思想的渊源关系,亦可看到钟嵘所表现出的敏锐诗学眼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