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新书速递|美国与奥斯维辛之间的逃亡者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记者多萝西·汤普森写道:“对德国犹太人来说,一张带有印章的纸决定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死。”在黑森林边缘的基彭海姆小镇,一个个犹太家庭迫切想要取得美国签证,逃离纳粹德国。
多布斯通过私人化的视角,讲述了韦特海默、瓦尔弗、瓦亨海默等主要犹太家族绝境求生的故事。他们在被驱逐到法国难民营后仍未放弃希望,努力收集着各种文书资料。最终有些人得以坐上横渡大西洋的轮船,前往美国开启新的生活。难民营中的难民们面临两种命运:要么成功获得签证,坐船前往美国;要么被送往奥斯维辛,等待死亡。
成功逃生的人的签证上面的无数印章代表难民们需要克服的官僚主义障碍,只有具备人脉和财力的人才有可能走完这一移民流程。但更多人脉和财力不足的犹太难民则被美国官僚主义的高墙拒之门外,等待纳粹的车厢把他们送去东边——奥斯维辛。当这些人消失在集中营的焚烧炉和毒气室里时,他们的美国签证仍处于“待定”状态。
犹太人大屠杀的故事既事关德国,也涉及美国,甚至关乎每一个在世界大战和国际博弈中求生的普通人。
前言
在本书开篇,14岁的赫蒂·瓦亨海默(Hedy Wachenheimer)在1938年11月10日这一天骑着自行车前往学校。她翻过黑森林的丘陵,全然不知她的生命将在这一天永远改变。同一天早晨,身处纳粹德国的美国外交官与领事们正试图搞懂犹太教堂被焚毁,商铺、住所被捣毁,3万犹太成年男性与男童被逮捕这一系列事件的含义。这些对犹太人的攻击预示着什么?美国应当有所回应吗?若要回应,如何回应?
我们如今所说的“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撼动了我们对人性的假设,改变了我们对“西方文明”特征的理解,也动摇了“进步”的概念。但在这个“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一切都还是未知。
我们应不断提醒自己:犹太人大屠杀并非不可避免。受益于一系列事后回顾与学术研究,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导致纳粹主义兴起与犹太人种族屠杀的种种因素,也能从中发现随处可见的糟糕决策、不负责任与错失良机。驱动这一切的不仅是意识形态与憎恶,还有恐惧、贪婪、怨恨、冷漠与一厢情愿的想法。
1933年1月,在严重的经济衰退与对共产主义普遍的恐惧之中,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保守派精英不喜欢希特勒的极端主义与暴力倾向,但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希特勒。很快,希特勒就瓦解了保守派精英的权力,将德国从一个民主国家变成一个独裁国家,实现了他的愿景:把德国变成种族“纯洁”的国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