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星河,他助“神舟”奔向月球(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经过这次任务,我完成了一次蜕变。”回想那段攻关历程,黄震向科技日报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如果说在神舟八号任务中我是在完成一道‘填空题’,那么成为新一代载人飞船任务的总体技术负责人,考题就由‘填空题’变成了‘论述题’。”
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明确的任务:用3年时间,验证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外形设计以及这个外形能否支撑未来中国几十年的返回再入技术。
黄震带领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团队迎难而上,从查阅参考资料开始破题,在学习各种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知识中,一点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那段时间,黄震经常晚上12点多才下班,回到家后还要打一会儿游戏或者看会儿电视再睡。不然的话,他根本没有办法睡觉,那些盘旋在大脑里的问题会一波又一波地袭来。
直到2016年,黄震借助长征七号首飞的机会,将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送入太空,在绕飞地球一天后再入返回。为了获取完美的气动数据,返回舱一改神舟飞船精确落地控制方式,而采用“无控飞行”方式返回地面。
用7年实现由跟跑到并跑的飞跃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再入返回的那一天,尽管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黄震依然惴惴不安。
当飞船与组合体分离的瞬间,黄震屏住呼吸、紧握双拳,当看到飞船自动旋起,他激动地从椅子上蹦了起来。黄震知道,“最关键的一关闯过了”。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成功返回,完美获取了4%的高精度气动数据,为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5月,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从高度8000公里以上的轨道直接成功返回,落点精度达到10.8环,黄震及其团队成员用7年时间实现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由跟跑到并跑的飞跃。
随着空间站成功建造,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实现突破,我国已具备了开展载人登月的条件,黄震又开启了研制月面着陆器的新征程。漫漫航天路,黄震和团队成员一起锚定载人登月目标,要将航天员送到月球上去,在地外天体上留下中国人自己的足迹。
“未来,我特别希望能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建立一个可以自由往返的通途,像我们平时坐飞机一样,可以出差去月球。更远的将来,我希望可以走出地月系,飞向火星。”黄震说。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卢晓川
本文作者:中新网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