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是怎样上“热搜”的(6)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文物会说话,生动的史料能打动人心。展览现场,清朝殿试时录取名单的乾隆时期的小金榜、15米长的清光绪时期文科大金榜等最受欢迎,家长们纷纷带孩子合影,期盼“金榜题名”。
“四大发现”相关文物分藏于不同的文博单位。我们历经一年半时间,首次将分藏于各地的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249种、382件文物文献荟萃一堂,展出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四大发现”文物迄今最大规模的展览。联合办展促进了行业之间、馆际之间的高质量互动与交流,深化了对史料的解读。
“四大发现”展的11件代表性文物,其仿制品也同步在国家图书馆地铁站展出,这是三条地铁线交会的换乘枢纽站,人流量很大。乘客扫描展品橱窗和海报上的二维码,即可查看文物与展览详情,为公众出行增添一抹文化色彩。
我们还联合字节跳动公益开发“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选取重要展品近30件,利用VR技术生动讲述展品故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古籍“活起来”。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今天,敦煌学等汉学研究中心回归华夏,“四大发现”在新时代聚首,开启中国学术发现之旅,溯源中国历史、探索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
■ 数字化降低古籍获取门槛
读 :古籍数字化,国图有哪些创新性举措?
顾恒:古籍是文本文物,容易酸化、脆化,内容数字化可减少日常对文物的扰动。在线阅览节省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古籍数字化顺应数字时代阅读习惯的潮流,是降低古籍获取门槛的必要策略。
据我了解,2000年以来,国图陆续建成多个专题数据库,2020年整合成“中华古籍资源库”;2021年11月实现免登录阅览,读者无需注册登录,即可免费检索。通过边建设、边服务,大量中华存世文献将得到整体保护和延续,让更多人共享古籍资源,体现了现代图书馆服务、共享、开放的精神。
我还了解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多年来以数字化、高清影印出版等方式,推动流散在海外中华典籍为大众所享、学界所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累计仿真影印出版海内外《永乐大典》295册,约占现在存世总量的71%。
当然,与存世古籍总量相比,目前数字化规模还有巨大差距,古籍数字化工程任重道远;数字化成果的共享开放水平、深度挖掘能力等等,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 古籍“活化”,以人为本
读 :《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节目最近很火,您认为中国古籍要吸引Z世代的年轻人,关键是什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