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以亲历者身份真实宣传红军长征的第一人,比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早一年多,长征中最年轻的中央政治局常委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陈云
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陈云在当时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共撰写三份有关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情况的历史文献。这三份文献不仅当时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后人了解、研究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留下十分珍贵的史料。
留下关于遵义会议真实情况的可靠依据
陈云留下的第一份历史文献,是长征路上撰写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手稿。此件发现时,名为《(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下称“乙手稿”),保存在1956年中央办公厅从莫斯科接收回来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文件中。手稿不完整,只有乙部分,没有甲部分;没有标明作者,也没有写作时间。此件收入《陈云文选》时,题目改为《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
“乙手稿”自1956年来,一直存放于中央档案馆。1981年底,在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会同中央相关部门对遵义会议有关情况进行专题调查时,才被提供利用。
中央档案馆专家们对此件作了认真考证,确认“是陈云同志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的报告提纲”。考证中,有的同志“根据手稿中使用了不少简化字怀疑手稿是否陈云同志当年所写”。专家们下了很大功夫,比照同期党中央、团中央及各地方组织的文件中所使用的简化字,确认“手稿中的简化字与这一时期出现的简化字基本一样”。为慎重起见,中央档案馆将手稿使用的纸张与同期中央形成的其他文件的纸张进行比照,结果完全相同。于是确认“手稿产生于三十年代中期是可信的”。
因为此件关系党史重大事件,中央档案馆高度负责,于1982年4月23日将手稿复制件分送给参加过遵义会议的陈云、聂荣臻、杨尚昆和邓小平等同志,请他们辨别鉴定。陈云对这份手稿进行仔细辨认,5月18日,通过秘书转告中央档案馆:“这份东西是我的笔迹,是我在遵义会议后,为向中央纵队传达会议情况而写的传达提纲”。因为手稿来源于莫斯科,陈云特别指出:“这个传达稿不是在莫斯科写的,而是在遵义出发后的长征路上写的。”
胡乔木根据历史资料分析,确定陈云遵义会议传达提纲写成日期为:1935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传达时间在3月11日以前。胡乔木于1984年11月25日致信陈云,报告考证情况。陈云11月27日批示:“同意乔木同志的考证。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因为泸定桥会议时决定派我回上海,因此,我只能肯定传达时间不会超过泸定桥会议时间。”
1985年1月,在全党隆重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之际,“乙手稿”在全国各大报上发表,引起史学界特别是党史学界普遍关注。这份文献为弄清遵义会议真实情况提供可靠依据,有力地推动了对遵义会议的研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