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树葬、花坛葬……那些非传统“身后事”(3)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入葬,纪念的开始
北京也是比较早实施海葬的城市,截至去年清明节前后,北京市已经组织了584次骨灰海撒活动,撒骨灰25068份,服务家属79426人次。仅2019年就组织骨灰海葬活动73次,播撒骨灰3205份,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其中,位于北京颐和园东路的骨灰撒海办公室曾被多家媒体关注。北京骨灰撒海还有“十项免费服务”,即提供免费纸质环保骨灰盒、免费存放骨灰、免费乘车、乘船和当天出行保险、一份免费鲜花、免费骨灰撒海告别仪式、免费放飞平安鸽、免费进行骨灰撒海公证、全程免费紧急医疗救护、免费自助午餐、免费提供骨灰撒海活动纪念光盘等,以保障家属在入葬仪式中的感受。
某种程度上,入葬仪式就是对逝者纪念的开始。
不靠海的城市,家属选择海葬,祭奠是最实际的问题,毕竟不可能像沿海城市一样,清明节或者其他纪念日可以很便捷到海边转一转。“我们家亲人选择了海葬,我个人也完全尊重海葬,但每当想念外公外婆的时候,还是希望有一个地方可以去祭奠。”有的家属会在家中采取摆放照片等方式便于日常纪念,汪滨也听说,有内陆城市选择海葬的家属把逝者衣物焚烧后取灰,埋葬于附近山林,便于寄托思念。
与海葬相比,选择树葬的家属多在本地,寄托思念的地点更为明确。郑州福寿园陵园的公益树葬已经举办14年,为了便于缅怀,会在周边的一堵玻璃墙上镌刻逝者姓名,后来设计的花坛葬,则会在花坛边镶嵌铜牌,镌刻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祭拜的亲属可以像进公园一样来这里走走,寄托思念。如今,14年过去了,陵区很多树长大了,一棵树下已经不再局限只埋葬一位逝者,近年来也做了提升,改造成花园型,与园区祭祀以献花为主的基调更为统一。
逝者名牌代替立碑,花园环境营造的氛围,确实能更好舒缓家属心情。刘悦告诉新黄河记者,“为了尽可能响应环保政策,今后公益树葬也做了升级,逝者姓名不会再镌刻在玻璃墙上,而是把公益树葬的逝者名字上传至云纪念平台,并设置了很多私人化的服务,方便家属祭拜,平台上逝者的纪念厅是否公开,以及公开的范围也由家属决定。”

海葬、树葬、花坛葬……那些非传统“身后事”


陵园内的云纪念平台 受访者供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