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晋商万里茶路|河南“商埠古镇”赊店:南船北马换乘地,万里茶道大枢纽(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山陕会馆照壁青砖砌框,高10.15米,宽10.6米,厚1.46米,南北双面均拼贴鲜艳琉璃。照壁背面,中为“五龙捧圣”,“鸳鸯戏荷”“凤戏牡丹”图案,分立左右。琉璃照壁的正面,对着山陕会馆的山门,是用476块琉璃构件拼接镶嵌而成。照壁底座高1.6米,为青石须弥座,宽大的束腰部位石雕精美。琉璃照壁正面的设计的确独具匠心,在“二龙戏珠”“鲤鱼跃龙门”和“雄师斗麒麟”三个复杂图案之间以及两侧设置了两幅古铜色的隶书楹联和一幅题额,内容均是对关公的赞颂之辞,内联为:“经壁辉光媲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外联为:“浩气已吞吴并魏,庥光常荫晋与秦”,上方正中题额为“义冠古今”。
在照壁与山门之间,有一对通高17.6米的铁旗杆,其下部为1.2米高的青石质须弥座,座上体态硕健、形象奇特的雄雌两铁狮分坐东西。铁旗杆下部直径0.24米,从铁狮背部插入基座内,上部直入云天。铁旗杆分为五段,据说是分节用土法铸造而成,每段的节点铸莲花或云斗,旗杆上分别铸有4条动感十足腾飞状的盘龙,旗杆顶部铸以莲台,分立一只铁铸展翅引颈鸣叫的仙鹤。
会馆的山门是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为国内少见的“一体两面”式结构,因为山门的背面是一座戏台。戏台名叫“悬鉴楼”,为会馆首期修建的,跨清嘉庆、道光两朝,耗时25年。听讲解员说,戏台悬挂“悬鉴楼”匾额,为山西大家傅山先生所题。这反倒让人不免心生疑惑:出生于明末清初的傅山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去世,怎么可能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的山陕会馆留下墨宝?
张春岭解释:匾额上的“悬鉴楼”三字,“悬鉴”二字出自傅山之手,“楼”字为河南叶县举人许靖补写。
用相机对准“悬鉴楼”匾额拍摄,将匾额字体放大后看到了上面的小字:“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小阳月榖旦浩生社立。”
张春岭说,“悬鉴楼”戏台为目前国内三大古戏台,也是国内保存完整的三层古戏台,可与北京颐和园中的“德和园”大戏台相媲美。
穿过能容纳万人看戏的“万人庭院”,就是会馆的主殿——大拜殿。主殿前是月台和石牌坊。月台将整体建筑抬高了2.63米,使得其后的大拜殿更显高大巍峨,一中两配三座相连的石牌坊高高屹立于月台前沿,面向“万人庭院”,与“悬鉴楼”遥相呼应。
中间的石牌坊为面阔三间四柱,下部斜辅“九龙口”神道,并置八级台阶接于庭院地面。神道是以整块青石雕成,长宽为2米。中心雕为“盘龙戏珠”,诸龙之间相互交错,藏头露尾,层层迭压。整幅雕面雕镂深、起伏大,立体感极强,雕工细致入微。提起神道,张春岭还想起一段往事:这块雕刻作品,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得益于“文革”时期的时任馆长。“他当时用锯末铺底,上面又抹了一层水泥白灰,然后大书一红色‘忠’字,让这块珍贵的艺术品得以保存下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