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人文艺术访谈访民进中央宣传部长毛梦溪(3)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ISW: 《语文报》在我们高中时代是学校订阅的,我记得它上面的文风已然与我们在初中时代或更早年代所反映的那种审美形式构成差异,它确实很吸引人,同时,我们也把在《语文报》上发表文章自然而然视为“文学成就的最高境界”。我可以想象毛部长在那个时代受到崇拜的情景。“全国十大中学生诗人”之一,毫无疑问,您就是那个时代的文学明星了。刚才您说到那篇人物通讯叫《穿红衫的毛梦溪》,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作品《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这部小说在1985年被改编成电影《红衣少女》,反映了那个时代着装风格的巨大转变中象征的时代巨变。所以,以此类推,《语文报》报道您的这篇通讯,似乎也在于指出诗歌风格的巨大转变中所不言而喻的时代巨变。
毛梦溪:对,没错,没错。烫头发、穿喇叭裤、“我想唱歌我就唱”,我们那时已然这样写诗,你听一下——在六月的一个血的早晨,在少女般绰约的湘江岸,一群狂人,裸露着古铜色的脊背,在南风的吹拂下,拥在了一起……”还有:“趁目光开掘的河道/还没有流水/趁口哨打出的心语/还没有回音/我走了/去远方”。
ISW:这些诗,在上世纪80年代应该是先锋,有很敏锐的触觉,内置的心灵图式,对那个时代应该是一种个体心灵第一次穿过集体的河床,登陆到了每个人的心灵彼岸。
毛梦溪:你的听觉是很好的。校园朦胧派首先触动的一定是青春,我们要写青春的躁动,热血,而这种青春之身体与心灵上的语言,第一次被当年的校园诗人们接引到我们这个大陆上,它对于过去注重集体主义抒情的诗歌,或者注重民歌风格的抒情诗,是一种语言上、思想上质的转变,这个转变,你可以理解为思想上的解放,以及个体心灵的自由世纪的到来。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天空,变得更明媚了,更科学了,更人情味了,也更活泼与健康了。我们写青春的忧伤,并不违背国家民族在一种革命的激情中所追求的积极阳光,与乐观主义精神。青春的不成熟,是诗意的所在,也是活力的所在,激情的所在。青春的忧虑,不是小布尔乔亚的忧虑,你会感到,这种诗情,是轻盈而又治愈的,纯洁而又烂漫的。它可以是一种疫苗,将更加有利于人类心灵的免疫机制的生成。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