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林璎登《时代》百大,林徽因侄女的中西艺术梦(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1981年,林璎在越南退伍军人纪念碑设计大赛上。
设计引发两极反应。有的老兵批评设计“没有英雄气概”,没有爱国主义象征。还有一些人批评它的色调,认为黑色是“羞耻、悲伤、堕落的颜色”,星条旗的红与蓝去哪儿了?27名共和党议员向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写信抗议。更多人不满的是林璎的身份。“我知道许多人感到被冒犯,”林璎回忆,“美国越战纪念碑的设计者,不但不是退伍军人,她——对,她还是个女人,是个亚洲人。”在支持者看来,林璎设计精妙、简单而震撼。有人形容它“是一首对死亡与牺牲的圣歌”。其他设计将逝者名字按字母顺序排列,林璎让逝者的姓名按死亡时间出现。前来悼念的亲属先在记录册上找到亲人的名字,再根据索引找到正确的位置:“对于几百个史密斯(Smith)的亲人来说,难道让他们站在碑前,掠过一个个史密斯的名字来找自己的亲人吗?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你为他花三分钟,去记住他到底死于何年何月。

“我的本意就是让人哭泣。只有这样,你才有勇气转身离开,回到现在,回到光明里。”林璎的设计两次被推翻,最终于1982年落成揭幕。纪念碑对公众开放后好评如潮,每年有数百万来访者。有媒体称纪念碑是“林璎这代人中最打动人心的建筑设计”。在《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的镜头中,穿着军装、装着义肢的士兵,独自抱着孩子前往悼念的亲属,对着黑色花岗岩上的名字默默流泪。《华盛顿邮报》评价,越战纪念碑“是来自亚洲、关于亚洲战争的纪念碑”,它的成功与林璎的亚裔身份、她身上的中西交融密不可分。“它是一个千年文化在一个来自俄亥俄州的华裔美国女孩身上被转化的故事。”

建筑师林璎登《时代》百大,林徽因侄女的中西艺术梦


▲林璎设计的公民权利纪念碑。
中与西,传承与交融
中与西。成长于如此显赫的家族,林璎的童年注定在两种文化中穿梭。她的父亲林桓曾任俄亥俄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母亲是文学教授。林璎高中时书不离手,既看幻想小说,也看哲学家萨特与加缪,由此开始思考死亡与存在的意义。虽在美国文化影响下长大,林璎不是“美式女孩”。她的一头黑发长到腰际,讨厌学校舞会、化妆品和运动比赛,喜欢跟着父亲学习雕塑,有时和哥哥下棋。林徽因曾在耶鲁大学学习舞台设计。林璎的父亲形容,女儿和姑姑有一丝相似:“林璎非常敏感,很情绪化,对艺术很感兴趣。她像所有林家的女儿一样坚强、独立、有才华、坚定。”林桓评价,女儿设计的越战纪念碑中那种含蓄和简单“是东方的、道的影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