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蔡京乱铸“当十钱”致北宋通货膨胀(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二是估计当时钱币流通总量约为两千亿文至三千亿文,初行折十钱的数量占钱币流通总量的份额较小,对货币购买力影响不会太大;三是考虑折十钱在宋仁宗时期已有先例,可以参照祖制铸造。
早在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宋军攻打西夏,陕西供应军费不足,所以奏请朝廷铸造大铜钱与小平钱并行,大铜钱以一当十。此后,又造折十铁钱,引发民间盗铸,于是钱法大乱。朝廷经过频繁调整钱法,方才逐步平息了钱法的混乱。蔡京比照陕西大钱的形制铸造当十钱,是为了托借祖制,取得货币改制的合法性。
折五钱铭文“圣宋通宝”,折十钱铭文“崇宁重宝”。从出土文物看, 折五钱“圣宋通宝” 数量极少,其原因是铸行不久后即改铸折十钱“崇宁重宝”。当时铸造较多的是“崇宁重宝”。
北宋时期铸行虚币大钱,多采用“折”字表示其折合的数量。宋徽宗时期铸行的当十钱, 最初也被称为“折十钱”。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十月,宋徽宗下令将“折十钱” 改称“当十钱”。《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载:“诏改折二、 折十并作当二、当十称呼。”陆游《家世旧闻》 卷下亦载:“初,熙宁间铸折二钱,故崇宁大泉始亦号‘折十’,已而群阉谓徽宗乃神宗第十子,而‘折’非佳名, 遂称当十,已而遂降旨云。”可见,宋徽宗初年应称该钱为“折十钱”;崇宁二年诏改之后,应称该钱为“当十钱”。但是,文献记载中多有混淆。
朝廷铸行当十钱之后, 百姓盗铸,钱法大乱。为了严禁百姓盗铸, 朝廷多次颁布禁令。但是,巨额利润的诱惑仍然使盗铸现象十分严重,许多人不惜以身试法。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尚书省言:“访闻东南诸路盗铸当十钱,率以船筏于江海内鼓铸,当职官全不究心,纵奸容恶。”百姓盗铸当十钱,将小钱销熔为铜,浇铸为大钱,即可获得数倍利润。为了躲避官府的缉拿,这种违法活动已经发展到在江海水面船只上进行了。
方腊起义,联金灭辽,终成绝唱
小钱便民久矣,古者军兴,锡赏不继,或以一当百,或以一当千,此权时之宜,岂可行于太平无事之日哉?当十鼓铸,有数倍之息,虽日斩之,其势不可遏。
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台谏官纷纷上言,述说蔡京的罪恶。于是,蔡京第二次丢掉宰相职务,主持修撰《哲宗实录》。然而,三年之后,蔡京再次主政。
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五月,蔡京第三次被任命为宰相。不料,第二年十一月,何执中出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成为宰相。宋徽宗将蔡京封为太子太师、鲁国公。蔡京第三次失去了宰相的职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