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让文化遗产又一次闪光(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单霁翔老师认为,把北京中轴线作为《万里走单骑》的一个题目拍摄,是一个很好的策划。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过:“一根长达八公里,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电视片中,“万里少年团”带领观众探访北京中轴线,登永定门城楼、景山之巅、钟鼓楼,沿中轴线瞭望壮美景观;漫步前门大街、大栅栏、什刹海、永宁桥,沉浸体验中轴线上居住百姓的生活。北京中轴线申遗团队各位专家向观众作出专业诠释:比较世界诸多城市的轴线而言,北京中轴线的特殊性在“中”,位于城市中心,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格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杰作。北京中轴线也体现出中国人“以中为尊”的哲学观和礼仪秩序观,整个城市建筑按照秩序依次展开,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中轴线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动态的,天安门广场四周环绕的是社会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反映出中轴线的发展变化。
如今北京中轴线已经向南延伸到大兴国际机场,向北延伸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全长88.8千米,包括鸟巢、水立方、冰丝带等一系列重要的奥运建筑都坐落在中轴线上,大气磅礴,充满活力与魅力。
高聚焦的视角解读科技保护文物的创新成果
《万里走单骑》第二季加强了阐述科技保护文物的理念、传播文物保护科技知识、普及科技保护成果方面内容,输出一个个闪光的亮点。
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万里少年团”请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老师和复旦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老师,讲述北京人遗址考古故事。从北京人的起源到人类繁衍演化,从模拟打制石器工具到运用3D技术打印古人类头骨,从北京猿人特征到北京山顶洞人的特征,从1929年周口店发现第一颗古人类头盖骨到1985年北京人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建设到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周口店遗址保护大棚落成,科学家讲述的故事引人入胜,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潜移默化地诠释了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深刻哲理。
将科技手段运用于文物保护修复,是《万里走单骑》关注频率较高的一个课题。“万里少年团”带领观众在四川三星堆遗址看到,钢结构的考古大棚罩在2000余平方米的考古工地上,棚里4个考古坑都由透明玻璃搭建的考古发掘仓严密保护。发掘仓内恒温恒湿,设有安全监测系统和三维扫描系统。考古队员身着白色防护服,伏在电动升降的操作台上聚精会神操作,手持不仅有传统考古手铲和毛刷,还有照相机和检测仪器。每发掘出土一件器物都及时送到临时检测室,而后转送到博物馆内的文物保护修复馆清理检测。二号坑出土的青铜神树就是由专业技术人员筛拣出69块残件,经过精心的拼接、预合、配对而组装成的,复原其奇特的神态、完整的造型。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一批90后乃至95后的年轻人默默忙碌在考古、修复岗位上,科技人员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正是这样,《万里走单骑》用科技创新的案例解读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考古学的时代命题和文化认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