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1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他说,这些牺牲和基督以上帝的名义所要求的牺牲别无二致:服从、克制甚至必要时受苦。这样一来,教会取代了上帝,成为朋霍费尔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教会中的活动教导我们如何处世,而这正是伦理的意义所在。这个由圣人和其他人组成的团体教导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推进神学的发展:出于这个原因,我们祈祷,借由这一宗教存在主义的行为希冀自己能变得更接近基督。

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


朋霍费尔在纳粹上台并恰好强调团体、服从和克制的时候,朋霍费尔强调这些素质应该成为神学的核心问题,这并不是一种偶然。朋霍费尔立即看出了纳粹带来的威胁,不仅是对全社会,而且是专门针对教会的威胁。1933年2月1日,就在希特勒攫取政权的当天,朋霍费尔通过柏林电台发表了一篇引发争议的演讲,名为《年轻一代的元首观念已经改变》,由于演讲的内容对抗性太过直接,他还没有讲完就被强行打断。在演讲中,他认为现代社会非常复杂,而青年的狂热恰恰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希特勒青年运动正在创造一条虚假的代沟,他认为家长和青少年需要齐心协力,好让青年的能量能够通过岁月的历练得到调和。他实际上认为纳粹之所以能激起青年的热情,是因为成熟的成年人可以识破希特勒和其他纳粹头子的夸夸其谈和空洞的主张。这篇演讲反映出朋霍费尔的信念和态度,但正如他的传记作家玛丽·
博赞基特所阐明的,它同样凸显了他的勇气。从那时起,他和其他人一道,多次抨击国家接管教会及其功能的企图。他说,教会的基础是忏悔,是人与上帝的关系,而不是人与国家的关系。当“雅利安人”条款在随后的一个月出台之时,他进一步充满勇气地予以反对,并认为照顾犹太人是基督徒的责任。这让他成了纳粹当局的眼中钉,以至于他只好在1933年夏天接受邀请,成了伦敦的德国教区的一名牧师。他在伦敦一直工作到1935年4月,然后回到德国接管芬克尔瓦尔德地区的一所神学院。他在那里出版了《做门徒的代价》(1937),这是他第一部吸引广泛关注的作品。它的一大主题是精神共享与心理操纵的比较。换句话说,他是在将教会的思想与罗森贝格在《20世纪的神话》中的观念做比较,以及推而广之,与希特勒获取支持的技巧进行对比。芬克尔瓦尔德神学院在当年被希姆莱查封,学生遭到扣押,后来在战争中被派往前线,其中21人不幸遇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