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自由不过是一无所有的代名词(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同时,对于社会环境的真实情感让法斯宾德将自由主义带到了别处。视觉上的灵活性补充了他非传统的叙事方式,这种灵活性悄无声息地强化了电影的中心思想——自我的与社会中的桎梏。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法斯宾德以表演家般的绝对热情和精神分析师般的洞察力阐述了这些观点。他构建了一个封闭的宇宙,这个宇宙因缺乏真实感而如鬼似魅。这几乎可以肯定不是对魏玛时代柏林的真实再现,因为尽管这部电影在名称上引用了其母本小说,但它的背景设置却明显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标题“亚历山大广场”在屏幕上几乎看不到。无论是出于预算限制还是艺术意图,导演将他的行动限制在了几个有限的地点,这最终营造出了肥皂剧的感觉。他有限的视野,几乎完全集中在剧院内部,然而,他并没有完全脱离故事背景:如果一个重要的战时城市,缺少了它混乱的城市远景镜头,那么居住在这样一个大都市所引起的精神窒息感便被完全呈现出来。观众因此沉迷于角色大量的细节中,亚历山大广场上的居民经常被框在窗户、门甚至是铁栅栏上,他们是自己家里的俘虏;
反复出现的笼中鸟只是重新强调了这一现象。与此同时,黑暗的、不同寻常的金色色调主导着电影的色板,仿佛要把居民们变成昆虫——他们从琥珀色的牢笼中发出刺眼的光——同时无法挣脱禁锢他们的水泥结构。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截帧 © 歌德学院中国/ Bavaria Media“连锁反应和被肢解、被污染的人们。”
在影片的前五分钟,一名狱警对刚刚释放的弗兰茨说了一句充满智慧的话:“最重要的是不要回头看。”说弗兰兹不听劝告,绝对是造谣;相反,他尽其所能坚持这一信条,直到付出了巨大的身心代价。然而,这里还有另一种力量在起作用——法斯宾德的创作方向也预示了最终的厄运。他电影武器库中的每一件武器似乎都旨在对叙事建立一种外部的、形而上的影响。从过多的重复到花哨的配色,法斯宾德的作者性选择总是让他的角色陷入一张预先设计的复杂大网。演员的行动融入了这个过程中;他们充满激情的表演与太空航行中的笨拙尝试(完全)格格不入。这是表现主义和梦游症之间的一次尴尬碰撞,其预示了更深层次的东西——仿佛暗示这些角色只是棋子,任由命运之手将他们摆布在一场邪恶的游戏中。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