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安全第一,盛宴惠民,以诸多创举回馈疫后的影迷(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重启的上影节,展映影院上座率严格限制在30%,部分影片以露天展映、社区展映的形式公益惠民,扩大电影节辐射范围。连续几年,沪语重映版《大李小李和老李》都在上影节一票难求;今年,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王晔联系上影集团时,对方不仅一口答应拿出影片公益展映,还主动提出放映《攀登者》。“露天电影放映的片单,这几年‘上海出品’最精华的作品都集聚了。”
今年,“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持续扩容,成员从2018年成立时的29个国家、31个机构,到如今已达44个国家、50个机构。“朋友圈”的扩大,意味着更多元的电影文化在此交汇。日前登陆大银幕的《第一次的离别》曾在去年“一带一路”电影周展映,经上影节选送,相继入选匈牙利第十六届米什科尔茨国际电影节、以色列第三十六届耶路撒冷电影节。而在本届电影节上,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土耳其等国家的电影都在上海拥有专属展映单元。王晔说,每年策展,都是“优中选优”,国别均衡、类型多元都考虑在内,“电影节不是专为电影人服务,更要为影迷服务,给大家呈现最值得看、最难得一见的影片。”
“戛纳电影节等一些欧洲电影节面对的主要是专业观众,而上海电影节更多地面向普通观众,使普通大众在日常院线放映的影片之外有机会欣赏来自不同国家、代表不同文化的影片。”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曾连续参与多届上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审,他说,上海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际化大都市,在电影节设立时,就根据城市定位做出了不同设计,大量排片面向普通影迷观众,尽最大可能惠民。“电影是需要大众的艺术,让更多人有机会看更多、更好的电影,这是电影节的初衷。”
影像记录抗疫 讲好中国故事
影院复工之后,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观众消费心理的变化,电影公司如何储备和选择电影项目?院线电影转网络发行、超前付费点播是否会成为趋势?如何借助技术手段保持影院消费对观众的吸引力,提升电影的互动及社交属性?作为电影节重头戏之一的金爵论坛,紧随业内关切,回归创作本身。
面对重启的市场和刚刚复苏的行业,不少业内人士也在思考。本届金爵论坛的主题都很“实”,或关注电影创作类型实践与作者表达,或聚焦影院与流媒体之争下的发行与放映新趋势。电影版权交易与服务论坛则从重版权、强服务、促产业的角度,邀请知名影视制作企业、影视版权服务机构、金融及法律行业的各方代表提供专业建议,为影视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