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黄金时代”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萧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一个话题人物和出版热点,这是典型的生前寂寞,死后荣光。她的作品非常畅销,好多出版社都曾刊行,尽管有些底本选择不精,校勘也不细,讹误甚多,但丝毫不影响销路。可惜萧红得不到一分钱的稿费或版税。她没有后代,去世也超过50年了。和丁玲一样,萧红也用一生追求情感的幸福,但较之丁玲更为坎坷,一些遭遇令人唏嘘不已。若干年前许鞍华导演了电影《黄金时代》,这是一部相当自律的电影,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谨慎小心,但仍无法还原导演和观众心中的“黄金时代”。
萧红的墓最初在香港浅水湾,后来被海水侵蚀,迁址广州银河公墓,述说着生前的寂寞。
萧红没有雄心壮志,也不是一个很叛逆的女性,这方面都与丁玲不同。她的文学天赋极好,能够轻健自如地将生命的灵性赋予人物和环境,这是在没有受过任何文学训练的前提下取得的,让人不得不赞叹其天才。例如《回忆鲁迅先生》,迄今仍是有关鲁迅的纪念文字中最好的一篇。萧红先天地具备塑造文字的生命和通过文字塑造生命的能力,这是后天努力无法获得的,甚至如果接受了文学训练,反而可能破坏这种天生的艺术感受力。萧红不熟悉文学理论,也不知道好的作品应该怎样经营,这使她的创作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直指文学的本质。她的作品是感性的,为人也是感性的。
萧红一生追求爱,但一生缺少爱。因为是女孩儿,家中除了祖父,没有人疼爱她。后来感情道路坎坷,与萧军和端木蕻良先后分手。最尊重的导师鲁迅去世,她也不能亲临葬礼。命运似乎一直在和萧红开着玩笑,对她报以残忍的笑容。萧红唯一抗争的方式,只有创作。这使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既不幸又决绝,如《生死场》中的王婆。萧红的创作,生前的解人也只有一个鲁迅和半个胡风。《生死场》在萧红生前即获得好评,鲁迅和胡风都予以高度评价,鲁迅的分析尤其到位。萧红小说对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描写颇为深入,能够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视角出发塑造人物,视角和笔法都对成规构成了挑战。这样的挑战,恐怕也只有萧红能为。
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准确评价,直到这部自传体小说问世几十年后,评论家和读者才重新发现其光彩。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以朴素真挚的情感,深入细腻的笔触,书写作者记忆中的故乡,一个北方小城的风土人情,宛如一幅远方小镇的凄清婉丽的风俗画。特别是从女性生存权利和生命力的呼唤出发,描写底层人的生存状态,表现她们的善良与愚昧,欢乐与悲哀,这使作品的文化含量和生命积淀均甚为可观。特别是小说第三章,讲述“我”的童年经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却不是主人公,而是她的祖父。这是一个颇为另类的祖父形象。常言说“严父慈母”,作为祖父,除对子孙的疼爱外,也常常免不掉给人以刻板严肃的印象,但《呼兰河传》中的祖父全然不同,不仅有爱,而且充满童趣。小说中对父亲、母亲和祖母的形象都着墨不多,鲜有正面的表现,唯有祖父,差不多与“我”平分了情节。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