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多代的血吸虫病防治之路:复旦公卫人的健康共攻坚战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原创: 梁好 复旦青年
纵观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七十年漫漫血防路,苏德隆、袁鸿昌、姜庆五、周艺彪等以及未来的学子们,始终如一地贯彻理论与实践并举、引入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国内与国际兼收的研究思路,为国家与民族的大众健康贡献力量。
复旦青年记者 梁好 主笔
复旦青年记者 张飞宇 报道
复旦青年记者 高梦宇 编辑
1957年,毛泽东在上海接见学术界代表,时任上海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副秘书长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下简称公卫)苏德隆教授出席,并对1956年出台的《1956-1967年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延长血吸虫病防治时间。从此,复旦公卫人和中国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建国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复旦公卫人在各个时期奋斗在血防一线上。七十余年里,第一代血防人苏德隆提出结合中国实际的防治策略;第二代血防人袁鸿昌引进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贷款以解决血防资金难题,并向世界传播中国血防经验;第三代血防人姜庆五以应用新技术的视角分析公共卫生问题;第四代血防人周艺彪发扬青年教师“啃硬骨头”的品格,在大凉山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三年。
“苏教授的传统要传承下去,我们要有自己的独创,但是思路一定是在一条线上。”袁鸿昌说。
开拓:一代宗师擘画七秩蓝图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主要由日本血吸虫引起,并经由患者、罹病牲畜粪便中的虫卵传播。现如今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数不足四万例,457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几乎查不到感染者。
然而中国成立之初,流行了2100年的血吸虫病,遍布江南12个省区市的350个县。新中国成立前十年间因血吸虫病死亡92173人,死绝11063户, 431村因此毁灭。
如今的旅游胜地朱家角,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是深受血吸虫病肆虐的一片水乡。1949年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成立后不久,作为副秘书长的苏德隆便带队学校教研组师生、技术员团队深入到朱家角镇。
当年43岁的苏德隆也许未曾料到,自此,血防工作成为了他一生的研究重点。教研组团队从流行病学调查切入,摸清居民染病特点以及当地钉螺分布规律,继而采取“毁其居,灭其族,限制其流入”的灭螺策略。
苏德隆亲临一线,指导并实际参与挖坑、修墙等环境整治工作。他早年受到的系统理论训练为其在公共卫生领域做出的创举奠定了基础。他全面阐明中国钉螺(日本血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分布规律,提出“地域性防治血吸虫病”的策略,他将受灾地区分割,将防治工作从局部逐渐扩大到整个地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