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自杀,最可怕的是他们带来的“自杀模仿”(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美国金门大桥上预防自杀的警示标识有学者曾跟踪调查了美国自杀圣地——金门大桥上自杀未遂的515人。结果显示,其中只有6%的人在日后生活中还会企图自杀。而这些证据表明了,早就打定主意要毁灭自我的人是少之又少。
而另外一些研究也显示了,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企图自杀者,从产生自杀意图到付诸行动自杀的这中间,只间隔了不到5分钟。另外,有将近过半的自杀者,是在产生自杀意图的10分钟之内企图自杀的。这些资料都告诉我们,冲动自杀比想象中还要普遍。如果能对此进行哪怕一点点阻碍和干预,其实就能显著地降低自杀人数,拯救生命。

明星自杀,最可怕的是他们带来的“自杀模仿”


金门大桥自杀幸存者凯文·海因斯说:“在跳下去的一瞬间,我就立马后悔了。”而自杀为什么容易促成模仿,其实与媒体的不恰当报道脱不了关系。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大众媒体对自杀行为进行大肆宣传报道具有强大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如果将维特效应形容为自杀情绪上的“流感”。那么,大众媒体就是最大的“传播途径”,“抵抗力”差的人群最容易遭殃。本身生活美满幸福的人就像拥有天然的“抵抗力”,较难受媒体报道的影响。但那些本身痛苦的自杀易感个体,在媒体的自杀报道“轰炸”下,就会很容易出现自杀模仿行为。

明星自杀,最可怕的是他们带来的“自杀模仿”


行为本身是具有传染性的,能在人与人之间自然、迅地传播。我们自幼时起,就是通过模仿的自然本能不断地学习与进步的。而短时间内高频率的集中报道,会使某个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这本身就更容易引起行为的模仿。而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如果“榜样”具有动人的特质或较高的社会地位,会更容易促成模仿。此外,如果个体存在与“榜样”趋同的某些特征,如趋同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种族、人生境遇等,也更容易促成模仿。
所以说,在报道中出现的过多自杀细节,其实就是一个让自杀易感人群“对号入座”的过程,对自杀模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不仅可以从维特效应中预测到自杀事件的增加,甚至还可以预测到大部分自杀方式以及年龄等。从某种角度来说,报道不恰当的新闻能间接杀人,尽管自杀者是自愿毁灭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