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清明:天地明净,念先人(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随着天气渐暖,去年保存下来的蚕种也进入了孵化期,蚕农们为即将到来的蚕月做着各种准备,比如打扫蚕室、准备蚕具、采备桑叶等等。
养蚕伊始,各家都要请蚕神。蚕神,是旧时蚕农观念中能够护佑蚕事生产顺利的神灵。旧时江南各地多有蚕神庙,通常供奉马头娘为蚕神。马头娘,也叫蚕花娘娘、马鸣王、蚕姑等等。神像多为一女子骑在马背上,也有一女子端坐、身边站着一匹马者。据清乾隆《湖州府志》记载,养蚕伊始,蚕农们就在家中设神龛供奉马头娘,每到蚕入眠、吐丝、结茧、采茧乃至缫丝等环节都得祭拜一番,以求福顺。关于马头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经》成书的时期,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则在晋人干宝的《搜神记》中。大致讲的是一名女子曾许诺一匹马,若是它能带回自己出征的父亲,自己便嫁给它。后来此马果真驮回了女子的老父亲,可女子的父亲却杀死了此马。一日,马皮将女子紧紧裹住,越缩越小,化为白茧。观音听闻后,将此事上奏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敕封女子为“马明菩萨”。
旧时常有一些民间艺人挑着一副担子,担子上摆着马头娘的神像,到蚕户门前高叫:“蚕将军来哉!”随后,小锣一敲,木鱼一打,唱起了《蚕花歌》,恭祝户主蚕事丰收。唱完,主人家得送上米粮,艺人则还之以红纸剪成的蚕猫、蚕狮,贴于蚕室门口,助蚕户避鼠。
艺人祝福吉祥时,多爱说“蚕花廿四分”。所谓“蚕花”,含义颇为丰富,这里说的自然是蚕茧的收成。蚕一生要蜕四次皮,每蜕一次,叫作一眠。待到进入最后一次蜕皮即“大眠”时,蚕农们将眠蚕过秤,估算蚕茧产量。一斤大眠蚕采一斤蚕茧,就叫“一分蚕花”,采八斤蚕茧,就是“八分蚕了。“蚕花廿四分”虽不可及,却变成了寄托蚕农美好愿景、讨人欢喜的一句口彩了,而且蚕农见面时也会用它来互相祝福。
也许是感受到这句口彩所带来的好兆头,到了清明养蚕前,蚕农们都要前往各地去赶蚕花庙会,比如震泽、乌镇、新市、含山等地的蚕农们都会烧香祈福,并从香市带回一朵朵用彩纸或者彩绢制作的“蚕花”。乌镇民谣就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庙门开,乡下蚕娘出门槛;东亦逛,西亦颠,轧朵蚕花回家来。”
其中要数地处桐乡、吴兴和德清三县交界处的含山“轧蚕花”庙会名声最大。“轧”在这一带方言中是“挤”的意思。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所以在这座山上留下蚕花喜气。说是谁能脚踏含山地,谁就能把蚕花喜气带回家。这正应了“蚕花廿四分”之意。为此,每年清明节时,远近的蚕农们,特别是蚕娘们,都争相登上含山,走一走,互相挤轧。含山的“轧蚕花”庙会从清明节开始,一般持续三天。举行庙会时,山脚下有糕饼摊、小吃摊、杂货摊、水果摊,各种杂耍班子,可谓是五花八门。满山的卖花女,手里托着插满五颜六色蚕花的花篮,在“轧蚕花”的人群中穿梭叫卖。蚕娘们一早上山,从卖花女那里买上一朵蚕花,或别在发髻间,或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檐。不管老人还是年轻人都相互挤轧,口里念着“蚕花越轧越发”。据说人越多,轧得越热闹,也预兆这一年的蚕花越兴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