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清明:天地明净,念先人(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还有一种食品叫“清明狗”。清人吴存楷《江乡节物诗·粉犬》题注云:“和五色粉为犬,清明戏具也。至立夏则烹之,以食小儿,欲其健壮相似耳。”意思是说人们在做清明团子时会特意捏几只小狗形状的团子,不放馅,蒸熟,挂在风口吹干,一直要等到立夏节才取来煮了,给自家小孩吃。旧时老人们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健壮,吃了可以不得疰夏之病。
此外,清明吃藕,寓意蚕吐的丝又长又好;吃发芽豆则有讨个发家致富好彩头之说,寄托着蚕生长得好,能实现“蚕花廿四分”的希望。
“
踏青插柳鹞儿飞
修禊流觞雅春集
清明扫墓总是与踏青结合在一起,上坟扫墓结束后人们便在附近踏青游玩。画家丰子恺对年幼时在桐乡石门过清明节的情形记忆得特别深刻,他曾在《缘缘堂续笔·清明》一书中写道:“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做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于是,在丰子恺看来,上坟似乎也成了一件愉快的事,因为他“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
到了野外,人们的心也一下子敞明了起来。孩子们漫山遍野地跑着,采映山红、挖春笋,忙得不亦乐乎。找一片空旷之地,在春风中放风筝,此活动老少咸宜。风筝,在桐乡当地俗称“鹞子”或者“纸鹞”。以细竹为骨架,覆上纸张或者绢帛,扎成鸟、虫、人物等各种造型,绘以彩色,系上长线,乘风而起。清人顾禄《清嘉录》中记载:“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所谓“放断鹞”讲的是,放风筝时,待到风筝高高飞起,就要折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走。风筝飘走,寓意带走自己的疾病和晦气,定然不能让它又飞回来。事实上,古人也早已意识到了这项娱乐活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据宋人李石《续博物志》中的记载可知,春天放纸鸢,小孩子们抬头引线,大口呼气、大声叫喊,可以泄内火。
此时,民众划船,游览名胜寺院,或是私家花园,俗称“下湖”。每至清明,苏州各处园林依次开园,游人花少许钱,便可纵情游览。园内珍禽异卉、静院明轩、名画佳书,令人目不暇接。园内的亭、观、台、榭,被装点一新,又有香糖、果饼供人买卖,各种玩具供孩童玩乐。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