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格曼生活过的地方,碰瓷伯格曼(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伯格曼岛》 剧照
《伯格曼岛》是一块三层蛋糕,有着清丽可人的外表:作为幽灵般存在的电影大师伯格曼本人和他的情感往事是作为叙事基底的蛋糕胚,戏中戏爱情是附着在最表面的甜腻奶油,夹在中间的则是作为电影工作者的夫妇两人的创作与居家生活。上下两端不断挤压着处于中间的现实。无论是关于伯格曼6任妻子和9个孩子与他创作50部电影作品之间的取舍问题,还是托尼在映后谈中谈论到女性对于自己创作的根本驱动力的重要性,都促使着克丽斯思考如何看待男性在自己的创作中所处的位置与角色,而这也可以是引入戏中戏的一个理由。戏中戏在本部作品中出现的理由是成立的,同时导演也对此进行了必要的铺设。
但当我们进入到由米娅·华希科沃斯卡与安德森·丹尼斯·李饰演的戏中戏内部之时,真正令我不解的地方在于:为何导演选择了在笔者看来是错误的表现手法。在电影的前半段,即克丽斯口述自己的剧本之前,影片的台词非常少,大多数情况下,人物的视角和动作推动情节的进展,在这一部分,的确,沉默能够更好地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克丽斯翻看托尼的剧本,克丽斯在托尼的映后谈中提前离场,以及她透过磨坊的窗户看他们下榻的房子(也是托尼的工作之处)。这对夫妇之间流动的张力如同静默的弓弦被暗地里拉起。但,戏中戏,很不幸的,导演将这一重要部分拍成了难以下咽的浪漫剧。
《伯格曼岛》 剧照
戏中戏中所呈现的感情结构很难不令我们想起伯格曼长达近5小时的《婚姻生活》:一对恋人分离,继而在多年后重聚。通过修改主人公年纪为故事注入了青春特有的绝望激情,这一股强劲的情感恰好弥补了电影现实中克丽斯和托尼之间的情感悄然呈现出的荒芜感。这种弥补和映衬的作用是笔者勉强能够承认戏中戏存在意义的另一个理由。
如何有效地呈现戏中戏的男女感情?很明显,在这一点上,作者失手了。或许我们应该承认,越是纯粹的爱情越是烂俗,完全被爱情侵占的大脑不再有魅力,受爱情的蛊惑所做出的任何行为和姿态看上去是那么的愚蠢,又是那么的一致。唯一能够让爱情的迷魂汤投射出一丝新意和意义的办法,可以是伯格曼在《婚姻生活》中人物关于自我、自我和对方之间的交融和排斥,絮叨冗长却隽永的对话;也可以是伍迪艾伦在《摩天轮》中通过打光以及上帝式视角打造出的不可言说的绝望和讽刺;但完全不可能是米娅在此片中炮制的烂俗场景。人物的动机甚至是自我是无法通过克丽丝简短的介绍性话语予以建立的,人物的动作都浪费在观众早已看腻的互相试探中,如同两个空洞的人偶,内部填满的是克丽斯内心的呐喊——“我的灵感已枯竭”。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