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失去热爱,《欢乐颂3》变尴尬颂(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欢乐颂3》中的每一位女性角色,都缺乏足够扎实的情感行为逻辑,她们的喜怒哀乐多是纸片化的。或是意识到了这种纸片化的创作会让观众觉得乏味,编剧时不时要跳出来,借角色之口,强行将那些本该只出现于创作大纲中的定位性质的文字,转化成台词,试图以金句的方式,来催化观众的情绪。
但实际上带来的效果,恰恰是相反的,只会让观众不断产生狐疑。
“我们初次见面的人,就应该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一个生活中人,怎么会把网上流行的那些有关社交的句子,未经任何转化,直愣愣地说出来?剧作对于“文字工作者”的形象与价值认知,对于乡村年轻人言行方式的刻画,对男女之间交流的描写,都停留在一个很初级的水平上。
请爱惜IP,对作品付出足够、持续的热爱
在制造戏剧冲突方面,《欢乐颂3》又特别简单地复制了职场剧、青春剧、宫斗剧的几个典型模式,所以《欢乐颂3》的不少情节,都容易给人留下拿来主义的印象。模式化用得好,一样可以带来不错的观感,但《欢乐颂3》的拼装特征太过显眼,严格说来不是模式化,而是模块化,人物的成长与剧情的延续,都缺乏必要的衔接和粘连。
一个IP的养成,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对它的主创团队而言,更值得爱惜。想把一部系列剧拍好,除了生活积累、创作技巧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作品付出足够、持续的热爱,那些成功的剧集如《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在好看的故事背后,洋溢更多的,是主创不变的初心。
观众的喜欢,并不足以让一个系列剧接连成功,唯有创作者坚定信念、热爱自己塑造的人物和故事,才能真正激起观众的热情。当创作者失去了通过作品与观众进行深刻交流与互动的愿望,作品便会变得“潦草”起来。
前两部《欢乐颂》只间隔了一年便播出,而《欢乐颂3》距离上一部已经有五年时间。这五年对于影视人来说,多数时间都面临着不同的考验,生存尤为不易。有时候看着剧集,难免会走神到现实中来。影视作品是时代气息的最好载体之一,《欢乐颂3》的“潦草”背后,或许也藏着不少的无奈。
但是,找回认真与真诚,是《欢乐颂》这一IP延续下去的必要条件。
作为观众是敏感的,他们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剧集是否真为他们而拍,作为更敏感的创作者,也要踏踏实实地回看自己作品,作品是一面镜子,是创作者心境的折射,如果能发现问题,回到当初的创作出发点,第四季《欢乐颂》,才会有拍下去的可能。
来源:澎湃新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