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每个时代都有理想的继承者(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首先,尽管两部影片都在探讨人与机器的对立关系,但这种对立的内涵有所不同。在朗的影片中,机器是奴役人的技术,底层劳动者为了维系机器的运转而疲于工作;而在该片中,机器一方面是与人类争夺就业机会的他者,一方面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帮手。
其次,二者对于仿真机器人的态度也不同。朗的女机器人尽管有人类的外貌,却没有自我意识,只是听命行事的人形工具。而林太郎作品中的蒂玛拥有自主意识,会学习也会怀疑,人与机器的界限在其身上变得模糊不清。
最后,两部影片解决技术灾难的方法也全然不同。朗的电影结局中,人们在洪水淹没地下城后杀死了机器人及其发明者,并由此获得胜利。换句话说,电影解决灾难的方法是在毁灭邪恶技术的同时,一并葬送建立在邪恶技术上的城市。当不同阶层的人类摆脱了技术桎梏,就能在废墟上达成和解。而在林太郎的镜头下,一心想要杀死和利用蒂玛的人类最终都殒命于“吉古瑞”的自毁系统,而试图挽救她的健一则在灾难中活了下来,并成为城市的重建者。由此可见,技术和人的关系变成不可分割的共生共存,人类的命运最终取决于我们如何与技术相处。
二者之所以会有种种不同,与时代环境的改变有直接关系。在朗创作《大都会》的时代,电力发动的大机器正在引领世界向着更加集中的工业生产方式迈进,彼时,反乌托邦的虚构背景作为政治批判的写作模式悄然兴起,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成为技术批评的主流。因此,我们也能在电影《大都会》中看到反乌托邦的设定和对技术压抑人性的反思。而随着时代发展,技术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现代哲学甚至把技术纳入现象学的视野,自此,技术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工具,而是人们的存在方式,是构成世界的重要部分。正是在这一新理念下,动画电影《大都会》把焦点放在技术与人命运与共的互动关系上。
应该说,动画电影《大都会》继承了电影《大都会》中对社会结构和技术应用的反思,同时依据自身所处时代的特点,用崭新的影像技术手段、与时俱进的哲学观念为原有框架注入新鲜血液。正如动画电影在片头引用的儒勒•米什莱的名言:每个时代都有理想中的继承人。动画电影《大都会》不仅通过曲折跌宕的故事探讨了“谁是人类命运继承者”的问题,也试图承担起科幻作品在新时代的警世重任。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讲师)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