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松江织绣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从上海博物馆“丝理丹青”
明清缂绣书画特展说起
作者:林玲(LINDA)
最近缂丝很火,前有中国保利“弘历的世界---乾隆兰亭图帖缂丝卷”全国巡展,现有上海博物馆“丝理丹青”明清缂丝刺绣书画特展。本次展览共展出明清缂绣27件(套),其中缂丝11件套,刺绣16件套。类似的展览上博于2007年办过“海上锦绣:顾绣珍品特展”,专门遍请大咖举办过论坛,集结出册《顾绣珍品特集》,到现在还是藏家研究顾绣技法,特征和传承的重要图录。更早的展览是1991年的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的上海博物馆明清书画展,其中包括几件缂丝。
1991年到2007年,2007年到2021年,几次展览中间间隔十多年。可见这些珍贵的文物许久才能被展览一次。为本次特展编辑的图录中收录于来自缂丝典藏兄弟单位学者们的专文,如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馆。一个跟以往比较显著的变化是,此次主题针对是织绣艺术而非织绣技艺,艺术在前,技艺在后。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为,上述博物馆的研究员一致认可江南的书画艺术孕育了织绣技艺。笔者结合展览实观,为读者剖析一二。
一 传承有序的顾绣和出生高贵的缂丝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题跋最多的展品是清赵惠君的刺绣《金带围图》,共计有24处。绣品居中装裱,周围被超过二倍体量的题跋环绕,蔚为大观。作品由清代苏州画家顾春福(1796-?) 画稿,其妻赵惠君于1843年完成刺绣,是画家与画家妻子完美结合的一段佳话。题跋中有吴大瀓(1835-1902),吴湖帆(1894-1968)祖孙;清代篆刻家程庭鷺(1796-1858);清代书法大家杨见山(1819-1896),他也是近代上海艺坛领袖吴昌硕的老师。余下有较多闺阁女史的拜观题跋。一件作品有如此多的题跋,除作品本身上乘外,估计其创作的背景和故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刺绣《金带围图》展厅实拍
顾绣《东山图》也是展品中比较吸引人的地方,画面部分和董其昌(1555-1636)的题跋体量几乎相当。按照刺绣占整个画面的比例而言,实际上是一件摹古绢画带有局部刺绣。细观董其昌题跋得知,《东山图》系南宋赵伯驹(1120-1182)所画,明代重新在绢上描摹后,请顾绣根据此粉本重新刺绣,用作馈赠之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