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从科学家到战略科学家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张希(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师团队成员黄炳谊创作的《黄大年像》雕塑
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要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众多人才类别中,近来对战略科学家的讨论越来越多,比如我校已故黄大年老师就被称为战略科学家。什么是战略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应该具有什么特质?战略科学家是如何炼成的?分享一点思考,并以此怀念全国优秀教师、时代楷模黄大年老师。

黄大年:从科学家到战略科学家


在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在吉大师生们心目中,黄大年老师就是具备这些特质的当代战略科学家之一。
黄大年老师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在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学习期间,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努力,孜孜以求。在英国利兹大学获得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在英国一家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在重力梯度仪研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回到吉林大学之后,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了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软件系统,为深探计划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众多科学家一样,黄大年老师从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地球科学家的经历并没有捷径,追求理想、持之以恒是关键。
战略科学家首先是优秀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并始终坚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个人研究领域的“宽与窄”成为科技工作者普遍面临的矛盾。涉猎过于宽泛,往往难以深入;只专注于一点,又难免限制了眼界,不利于研究范式的转换,导致困于一隅,难以突破。实际上,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大抵是要聚焦于“窄”,而放眼于“宽”。作为战略科学家,更需要将研究领域的宽与窄辩证统一。黄大年老师注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这样宽口径的科学家,懂得在宽的领域中选择什么地方该窄,在该窄的地方深入下去,才取得了有意义的突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