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智能化战争的“底层逻辑”(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机智与人智关系——
走人机混合增强智能之路
智能化战争呼唤智能化指挥。提到智能化指挥,最热门、最频繁出现的关键词莫过于“自主”,自主感知、自主判断、自主决策等。有人认为,智能化指挥主体是由人与机器组成的二元主体;也有人认为,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有一天能够代替人,甚至超越人进行指挥。这些过于乐观的想法,缺乏对机智与人智关系的清醒认识。
机器与人有难以逾越的智力鸿沟。当前,智能技术还处于“弱智能”阶段,只能在某一特定领域达到或超过人,比如目标识别、语音识别、机器下棋等。图灵测试从发明到现在,至今没有机器能真正通过。就算是单项智能,机器也只能在逻辑形式上、经验事实上作出判断,一旦涉及客观世界丰富的意义、涉及抽象的概念性事实,机器将一筹莫展。从现实情况看,从专用人工智能的“弱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的“强智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奇点,跨越这个奇点目前看还遥遥无期。
指挥智能化是智能化战争的瓶颈。指挥智能化远比行动智能化复杂,以目前的“弱智能”水平,要想让机器代替人进行分析判断情况、理解上级意图、定下作战决心、摆兵布阵、处置突发情况,无异于天方夜谭。当前,在指挥信息系统上仍然看不到让指挥人员满意的自主决策、自主控制功能,绝大部分功能还停留在为指挥人员提供指挥情况、辅助指挥作业、支撑指挥活动上。
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是智能化必然选择。尽管指挥智能化困难重重,但在某些功能领域,机器确实能够辅助分析、辅助决策、辅助计划、辅助处置,比如地形分析、行动规划、方案仿真、预案匹配等,而且比人做得更好。所以,理性的选择不是让机器在整体上像人,造出像人一样自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系统,而是把某一特定的智能化功能嵌入到系统中,作为系统整体功能的一部分,在某一特定领域协助人、延伸人、拓展人。在智能化指挥活动中,机器负责感知、计算、存储、检索,甚至对问题外围情况、局部情况、简单情况进行理解、判断、决策,而人负责对问题核心情况、整体情况、复杂情况进行理解、判断、决策,形成“1 1>2”的人机混合增强智能。
●技胜与心胜关系——
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加重要
抗美援朝战争,在中美实力如此悬殊之下,为什么我们能赢?一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二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起作用,它是战场打赢的核心密码。
人工智能天然缺乏创造力。科技史表明,科学证明是有逻辑的,科学发现却是没有逻辑的,只能借助直觉与灵感,以天才般的悟性揭示世界奥秘。可正是这种看似非理性、无逻辑、没规律的创造力,却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标志。当前,引爆人工智能热潮的“大数据 深度学习”技术,看似智能在线,实则是机器对既定知识与规则的学习,机器无法做到创造性地应对新环境、新条件、新领域,也无法做到像指挥人员一样进行深刻洞察、巧妙决断、机智应变,无法创造性地运用作战思想与作战原则。“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人永远无法100%复制上一场战争,也永远无法100%预测下一场战争,没有创造力,在战场上将处处被动,更遑论取得胜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