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新、家国凝聚、科技赋能春晚40年:追光逐梦绘新篇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文艺观潮】
作者:刘俊(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已落下帷幕。这台热气腾腾、暖意融融的晚会跃然大小屏端,从四颗门齿的吉祥物兔圆圆,到演播大厅顶棚花型结构,创作者从自然万物和历史文化中汲取艺术审美元素,传递中华民族永葆信心、奋进拼搏的精神力量。从形态上,大量科技元素的应用给观众带来视听震撼;从内容上,不同类型、风格的歌舞、语言类节目目不暇接,带来丰富的观赏体验。2023年春晚的价值和意义还不止于此,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直播春节联欢晚会至今,总台春晚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里,总台春晚持续引领中国电视文艺的潮流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年度中国社会文化的风向标,更以一年一度的仪式感为标识,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极大拓展了数千年来中国人过年的文化体验。
2023年总台春晚吉祥物兔圆圆 资料图片
内容形态始终走在创新路上
1983年的除夕夜,中国电视观众第一次在荧屏上看到了以“圆桌联欢 文艺表演 电视直播”为形态和内容的电视文艺作品。在那个电视内容匮乏的年代,每年央视春晚的热闹喜悦气氛、知名演员会聚、舞美视听璀璨,以及同时同刻观看直播的新鲜感,成为观众一年都在等待的激动时刻。当时电视机尚未普及,春晚的“现象级”程度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电视的销量。而电视机在中国家庭的普及,又直接推动电视这一媒介样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快速跃升至高点。
40年来,春晚在形态和内容上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例如,早在第一、二届春晚上,就出现了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演员的身影,中国最早的电视晚会小品,以及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互动游戏环节。不仅如此,从第一届起,春晚就注重与场外观众的互动。1983年的春晚设置了4部热线电话,供观众点播春晚现场演员的节目时拨打。
进入20世纪90年代,春晚更是加速创新。超大空间的央视一号演播厅的使用、在全国多地设立分会场等举措,扩大了春晚在空间上的吐纳,为表演场景带来更多可能性。新世纪以来,LED屏幕、舞台机械装置、VR、XR等视听科技手段的引入,让观众感受到视听效果的不断突破。同时,春晚上还有很多新创作或重新编曲的歌曲温暖了生活,在相声、小品、情景喜剧、音乐脱口秀等形式中不断迭代的语言类节目让观众笑声不断,这些“名场面”都在一代又一代观众心中留下深深烙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