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难求!谢晋导演《大李小李和老李》沪语原声版重映成爆款(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方言不是噱头,是生活的一部分,塑造着人物
无论是出于影片制作成本还是为了适宜推广,普通话配音的《大李小李和老李》仍然具备一部优秀喜剧的质地,谢晋导演的镜头语言利落,剪辑手法俊俏,他的精确的电影感至今是教科书一般的存在,高级文雅的笑料和剧作更足以让当代的喜剧人汗颜。但也得承认,把工人新村里参差的上海话和苏北话改成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戏剧情境的生活感和鲜活感变得不那么完整,语言频道的转化让原本生活气息浓郁的表演多了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舞台感。
方言不是文艺或喜剧的噱头,它是表演中不能切割的一部分。方言在电影里的渗透,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如果贾樟柯让他电影里的山西小镇青年们讲一口大都会青年的标准普通话,那要多尴尬?如果巩俐在《秋菊打官司》里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反复说着那句“我不服,我就是不服。”谁能信她是一没文化的农妇?《小小得月楼》里的苏州厨子们要是说起普通话,只怕那道苏州名菜“甫里鸡”要变了味。
方言不动声色地塑造着人物,也决定了电影的气息。《股疯》被认为是1990年代上海电影的喜剧代表作,其实电影描述的是一些很伤感的事,倾家荡产,夫妻离心,隔岸观火。但它始终传递谐谑的气氛,苦作乐时乐亦苦,这和剧作细节有关,和演员表演有关,最重要是和方言对白的表现力维系在一起。电影里此起彼伏的上海话、宁波话、绍兴话、苏州话、苏北话和广东话,交织出一股子生活生猛的劲头,自行车从马路穿进步高里的弄堂,小老百姓们挨不到鲜花着锦,还是要烈火烹油地活着。潘虹在《苦恼人的笑》里是那样清高的女神,到了《股疯》,烫起俗气的大波浪,爆出上海话当卖票员,真是爽利生动。
也正是因为方言过分深入地参与了生活,要把它用得妥又贴,很大程度成了时代剧的专利。《大李小李和老李》的原声版和新配音版的对比就特别明显。不能武断地评论新配版“不行”,可是语言是在变化的,逝者如斯,时过境迁,工人新村的语言和语境都过去了,半个世纪的时光成了跨不过沟壑。重新配音,是让今天的上海话去面对50年前的“年代剧”,对比原声,显露了力不从心。这也能部分地解释有些影视剧里的上海话为啥总让观众膈应,从电影《长恨歌》到《罗曼蒂克消亡史》都没幸免,这不是演员能不能说标准上海话的问题,而是方言对白的信服力本身根基出了问题,和戏剧规定的情境、和生活的质地背道而驰,成了不伦不类的“舞台腔”。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