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李杨: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义务讲述这段历史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失败”的导演。自己掏钱拍电影,因为请不起演员就自己上阵,16年完成“盲系列三部曲”。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当导演李杨带着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痕》来到南京小范围放映时,27年前完成的真实影像画面仍震惊了专家和观众。
作为一个中国人,
有义务讲述这段历史
在《痕》中,史料呈现和专家剖析触目惊心,夏淑琴、李秀英、陈德贵、刘永兴、许自强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面对镜头讲述历史的真相,现在其中有的“时间证人”已经去世,还有人脸上添了许多岁月的痕迹。李杨告诉记者,再次看到自己的毕业作品由录像带“修复”与国内观众见面,感触很深。学生时代的作品并不完美,实际上公祭日前夕这两天,自己待在南京,一直在调整这部片子的细节和字幕。回想毕业那年刚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周年,由此产生拍摄关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痕》,作为毕业作品的想法。“我是一个中国人,有责任有义务把我们在战争中遭受的困难,客观地介绍给西方的观众。”
李杨决定拍一部纪录片,客观地介绍侵华日军在攻占南京时发生的行为。他为此在南京待了好几个月,去图书馆查史料,采访活着的当事人和知情者。为了保证片子的客观性,片中没有任何主观评论和解说词。片子是由对当事人的采访和亲身经历者的回忆,南京大屠杀时外国人拍摄的珍贵纪录片与照片剪辑而成。
李杨是西安人,来到同样是古都的南京,对南京的风光和绿色印象很深。20世纪90年代的南京风貌也被他记录在片中,小贩街头叫卖的街景如今已经看不到。“南京人特别热情,老年人讲南京话我听不懂,好多采访都是靠年轻人帮着翻译。”他还记得,当时在南京,由于有同学的帮助,省下不少费用,从拍摄到完成后期,都十分顺利。请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孙宅巍研究员等专家帮助梳理史料,还找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很多资料通过购买版权获得。“我就是留学生,当时比较困难,可能是我自费拍摄的行为打动了他们,所以没有遇到任何障碍,特别幸运。”当时在德国科隆大学留学的李杨通过勤工俭学,打工赚钱拍纪录片,学校提供了部分后期制作的费用。他还提到,一位同在德国留学的韩国朋友,听说这部片子是拍南京大屠杀的,就免费帮他作曲。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们把讲述历史,视为自己肩上的责任,希望带动更多人珍爱和平。但在上世纪90年代,面对镜头,老人们不愿意回忆那段惨痛经历。“采访夏淑琴,我请求了她好几次,但她不愿意说,因为讲述这段经历,会让她半个月一个月都缓不过来。所以,他们害怕,不愿意揭开伤疤。”同时,李杨说,“我们当时在街头采访年轻人发现,他们中有些人对南京大屠杀并不了解,这让我很震惊,联想到我在德国留学时,也遇到德国人完全不知道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甚至连历史学家也不知道。这都让我在震惊之余,更加坚定了完成这部片子的决心。”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