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在烈火中永生(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红梅品格体现在董必武身上。董必武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工作期间,掌管财务开支。有一个月,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对不上。为此,董必武十分自责,执意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并亲自向党中央写了书面检讨信。董必武为六角钱作检讨一事,在红岩村引起强烈反响。
红梅品格还体现在许晓轩、王朴、陈然等一大批革命英烈身上。他们立起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风范,丰富和壮大了我们党的精神谱系。相反,一名共产党员如果缺少红色精神的锤炼,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红岩烈士留下的“狱中八条”,既是对后人的告诫,也是对那些有辱红岩精神之人的有力鞭挞。
奋进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虽然远离了白色恐怖,但红岩精神一刻不能缺少,它早已成为我们闯关夺隘、攻坚克难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共产党人、革命军人只有大力弘扬红岩精神,让“红梅”在心中绽放,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涵养浩然正气,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我的精神故乡
■第77集团军某旅战士 陈力
“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解放前3天,国民党反动派将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200多名革命志士集体杀害,鲜血染红了歌乐山……”
前些天休假,我以“党史小导游”的身份回到家乡——重庆歌乐山红岩村,通过视频直播向战友讲述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
先烈们在狱中写下的激扬文字,浸染着革命者鲜血的刑具,共产党人惨遭屠戮时的照片……再次看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的一件件历史文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走进这里的场景。
那是2007年深秋,在我报名参军后不久,我的爷爷——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带我来到纪念馆,向我讲述革命先烈们在监狱中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感人事迹。
那时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这座“进得去出不来的人间魔窟”不能让共产党人屈服。不过,罗广斌、陈然、罗世文、车耀先、“江姐”“小萝卜头”等名字,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离开山城重庆,我踏上了驶向大西北的军列。初入军营,当得知我来自红岩村,新兵连战友对我投来期许的目光,仿佛在他们看来,这个地名似乎自带着一种令人敬仰的魅力。
然而不久后,我就让对我寄予厚望的班长失望了:由于不适应大西北的严寒天气,我的脸、耳朵和手上长了冻疮,轻轻一碰就钻心地疼;加之难以忍受军营严格的管理和艰苦的训练,内心渐渐打起了“退堂鼓”。
“娃儿啊,你来自红岩,咋能当逃兵呢?”得知我的想法后,爷爷并没有责骂我,而是再次给我讲起了发生在渣滓洞、白公馆里的英雄故事,“革命先烈们哪个不是肉长的?可他们的意志却是铁打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