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希曼:平庸之恶还是屠犹刽子手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胡不归
“薇拉,你必须这样想:假如战争期间的许多炸弹中,有一颗把我带走了,那将会如何呢?命运给了我们那么多额外的岁月,我们必须为此感谢它。”
如果不看这封诀别信的背景,那它一定是感人至深的。但如果这封信出自一个大屠杀刽子手之手,且他在逃亡的十四年间因谨慎而与妻子家人七年未见,恐怕多多少少就沾了些惺惺作态的痕迹。
这封诀别信的作者是阿道夫·艾希曼,二战时期的纳粹官员,犹太人大屠杀中执行“最终方案”的主要负责者,令犹太人瑟瑟发抖的“阿道夫”之一(另一个则是阿道夫·希特勒)。1962年5月31日,他在以色列被处以绞刑前夕,给妻子薇拉·艾希曼写了这封诀别信。新近出版的《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杀刽子手》一书,聚焦了这位二战时期令犹太人闻风丧胆的党卫队一级突击大队长。这本书出自德国哲学家贝蒂娜·施汤内特之手,她常年研究国家社会主义哲学和阿道夫·艾希曼,并针对18世纪反犹太主义的历史进行撰述。
提起阿道夫·艾希曼,还有另外一本不能忽略的著作——《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后者创作于1963年,即艾希曼死后的第二年,由德国犹太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根据耶路撒冷审判而作。这本书中,阿伦特提出“平庸之恶”的概念,认为艾希曼仅仅是服务命令的公务员,第三帝国运转的一个小小齿轮,他“从未意识到自己做了些什么”。
几十年后的今天,贝蒂娜则在《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中,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她将艾希曼形容成一个不思悔改的谋杀犯,一个老练世故的操控者,在伪装中得意洋洋地生活,并热切地规划着战后极右派势力的未来。
毋庸置疑,这两本书在研究艾希曼现象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此二人相差甚大的观点,使人疑惑——艾希曼到底做了什么,他何以给世人留下如此两种形象,战后的极右派纳粹势力又经历了什么。
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关于艾希曼的资料十分有限,萨森访谈会在当时所披露出的文字资料与录音皆十分有限,再加上艾希曼在庭审过程中颠倒黑白的狡猾言论,导致阿伦特轻信了艾希曼放低的姿态,皆认为后者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正常人。今日,尽管这种观点正在逐渐被抛弃,但阿伦特的著作带有哲学式的政治反思,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随着几十年下来的研究成果、文献汇编和各种参考资料的可供查阅,以及最重要的萨森访谈会遗留下来的资料,人们逐渐认识到艾希曼的真实形象,贝蒂娜的观点也正在得到普遍认可,即艾希曼并非一个可有可无的小齿轮,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自我意识的恶的刽子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