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里的搞笑桥段,戳中晚清比挨打还残酷的真相(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三、草木萧疏,尽无鸡犬有鸣鸦
传统农业与手工业的严重冲击,带给清王朝“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然而,清王朝面对满目疮痍的经济,所思所想却不是如何挽救国民经济,而是怎样在这般残破的局面下,保证朝廷巨额财政支出。
想来想去,清王朝决定首先采用强行摊派的方式,硬性要求各省按要求向朝廷支付一定数额的银两,以缓解被各种赔款压得喘不过气的国家财政。
其次,清王朝加大了苛捐杂税的征缴。比如1901年后,各省所征的田赋大幅攀升。江西捐输达到了30万两白银,四川则高达100万两白银。除了加征田赋,厘金税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比如广东在1895年厘金加抽二倍,1899年再增加一倍,1901年再加抽30%,以致留下了“百贷厘金”的传说。
此外,清政府还在盐斤上加价。甲午战争后,鄂、湘、西、皖的加价名目便年年翻新,从“海防筹饷”、“新案偿款”到“抵补药税”、“要政加价”、“练饷加价”,诸多加价名目看得人眼花缭乱,总之只有人们想不到的,没有清政府加不出的。
层层加码下,晚清税收多如牛毛,可清政府犹嫌不够,为此,清政府还特地研发了不少新增税收,作为财政补血生力军。
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是,大清王朝如此竭泽而渔,国家财政却意外的绝处逢生。从鸦片战后到甲午战前,清廷财政一路直线上涨,到同治末年清政府财政总收入达到六千万,几乎可媲美康乾盛世。
大清财政昙花一现的惊艳,并非是经济正常发展带来的,而是靠着剥削民脂民膏。正因如此,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大清王朝就匆匆收场,化为历史的一颗尘埃。
毕竟,一个没有发展眼光,只懂竭泽而渔的王朝,注定不能长久。
参考资料:王燕《晚清财政变革与国计民生》、范瑛《近代中国传统手工业城市衰落略论——以景德镇为例》、梁义群《庚子赔款与晚清财政的崩溃》、赵树贵《近代江西经济落后的历史反思》、周志初《试析清末农村人口问题》
原标题:《《走向共和》里的搞笑桥段,戳中晚清比挨打还残酷的真相》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