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记忆】上海这条路,以革命圣地“延安”命名(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曹聚仁出生于1900年,他1921年到上海教书时,这条洋泾浜已经被填平。从留下的三茅阁桥等桥名,可以遥想当年河浜场景。《黄浦区志》显示,洋泾浜系黄浦江支流,蜿蜒曲折西入周泾,即今延安东路外滩至西藏中路段。英、法两租界相继开辟后以洋泾浜为界河,两岸形成两条道路,浜北沿河叫洋泾浜滩路,后改名松江路(英租界),浜南是孔子路(法租界)。为方便行人往来,浜上陆续架起9座桥。
填平洋泾浜的工程于1914年动工,1916年筑成宽阔马路,用英王之名命名为爱多亚路,后改名“大上海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中正东路。虽然今天河已经填平,桥不见踪迹,三茅阁桥等桥名也不再被人使用,但东新桥、八仙桥等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海上记忆】上海这条路,以革命圣地“延安”命名


洋泾浜填没后筑成爱多亚路(《上海租界志》)
“洋泾浜英文”的出处
作为一条界河,洋泾浜和洋泾浜变成的路,曾见证上海昔日五方杂处、多元文化交汇的场景。
大约在1853年后,为避兵祸,江南地区大量富商涌入租界,租界内华人剧增至2万余人,大都聚居在洋泾浜沿岸、广东路、福州路一带。洋泾浜两岸商业兴起。郑家木桥至东新桥一带商号林立。浜北有英商的亚细亚火油公司、美商的泰晤士报等。浜南有法国汇理银行、英商德丰驳运公司、法租界总巡捕房等。三茅阁桥边的三层楼的丽水台茶馆,规模仅次于南京路一洞天茶楼,日售茶、酒500碗。洋泾浜两侧有专营外国货的美商、轮船招商局、邵秋明字号洋杂货、昌泰番菜馆、益泰车行、同泰煤行、万源茶铺等数十家商号。光绪元年(1875年),松江路已有洋行5家、经纪人及委托代理人3家。商号逐渐向水陆交通繁忙的东新桥、八仙桥一带发展,中外客商纷至,市面渐趋繁荣。(《黄浦区志》)
资料显示,在填平洋泾浜后,“爱多亚路两侧洋行集中,1918年统计有股票商3户,多家银行,洋行20余户,华商行号63户。1917年大世界游乐场建成后,爱多亚路、西藏路附近商业更趋繁荣。20世纪30年代,全线有商号600多户。河南中路以东,洋行、银行、保险、交易所集中;江西路至山东路间是一些工厂门市部集中地;河南中路到西藏中路间有烟草公司、五金行、大旅馆、参号、西药房、百货、罐头食品等商号;西藏中路以西,以木行、汽车行、车行较为集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