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里的刀子》:传统坚守与现代性反思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仲谋
电影《清水里的刀子》由王学博执导,根据石舒清同名小说改编,讲述生活在西部偏远乡村的老人马子善,在妻子去世后,准备按照习俗杀一头牛献祭的故事。影片在展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活状况的同时,也深入老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传统生活方式和道德伦理的坚守。静默式的镜头观照下,暗含着对坚守传统的赞美肯定,以及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也流露出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倾向。
电影中呈现的传统乡村空间是荒凉的、闭塞的,老人一家及其他村民们在干旱贫瘠的大地上劳作,生活辛苦而艰难。这与繁华、富庶、热闹、开放的现代城市空间形成了鲜明对比。影片的镜头运动极其舒缓,还有大量长时间静止不动的固定镜头。与镜头风格相呼应的,是片中缓慢得近乎凝滞的时间,以及不变的生活和习俗,这与现代城市中的快节奏生活、迅疾流逝的时间,有着很大的不同。
时间观念与伦理道德关系密切。传统神学思想认为,时间是人类生命短暂的证明,是对死亡和死后生活的永恒提示。传统伦理道德相信有所谓的天国、来世,人们只有恪守道德准则,与人为善,才有可能在死后灵魂升天,到达永恒的天国。因此,电影中妻子去世后变得孤独沉默的老人,始终真诚地坚信“搭救亡人”,要让妻子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幸福。并且,他自己也经常用一壶清水沐浴,清洁身体和心灵。与老人虔诚的自我清洁相呼应的,是片中用来献祭的老牛。按照电影里的说法,牛是有灵性的大牲畜,在被宰杀的前几天,能从清水里看见刀子,预见到死亡,于是不吃不喝,要保持一个清洁的内里。牛与人相互映衬,传达出某种神圣性的含义。
现代城市中的时间是快速流动的,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一切,这导致了人们对瞬间快乐和经济利益的追逐。现代人推崇即时享乐的生活,摒弃压抑自我、克制欲望、严格自律的传统清教主义式伦理道德。马泰·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指出,“现代性和世俗世界观之间几乎有着自动的关联”。现代性意味着世俗,传统神圣的价值观被颠覆,“信仰”“情义”“诚信”等遭到放逐,被“利益”取代。现代契约观念其实也是为了保护利益不受损失才产生的。故而,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与现代的世俗价值观念之间,存在扞格不入之处。
创作者站在赞美传统道德的立场上,对老人持理解、肯定、赞扬的态度。影片中的老人虽然物质生活贫困,却始终保持着精神上的纯洁与高贵,他质朴善良,毫不吝啬地帮助经济困难的穷亲戚,根本不计较对方是否有能力偿还,彰显出助人为乐、仗义疏财的传统美德。即便是对牛,老人也怀着愧疚心理,为它没少挨自己的鞭打而满是歉意。他不忍心看到牛被宰杀的场景,借故躲了出去。这些正是老人善良品质的体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