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核史丨数百次爆轰实验成就“青春之歌”(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之后我们组迅速启动了第二个系列的爆轰实验,待测界面压力和质点速度改变,实验装置径向尺寸也大了一倍,经过周密细致的研究,实验取得圆满成功。一系列实验的成功,使原计划的另两轮试验可以跳过,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赢得了宝贵时间。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大家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不过由于保密,大家只是轻声细语地说:“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首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后,我们组很快就接受了新的任务,叶钧道组长要求我抓紧时间编写相关实验设想方案,以及实验装置所有实验部件的设计任务书。这一任务目标要应用于导弹核试验的核弹头,体积不到之前的二分之一,设计和加工的精度要求必须提高。由于加速飞行,各部件加载过程会发生变形和位移,对弹体的连接和支撑结构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必须考虑。我不到一个月就把实验方案和全部设计任务书陆续完成。接下去便是和设计部门、加工车间、测试单位协商细节。
1965年,实验部进行组织机构调整,我还没当过队长就被提任为新二室四组组长。接到的主要任务是聚合爆轰出中子实验等三项,任务是新的,人员也全是新的。同时21室经福谦主任还要求我配合他们继续完成相关实验。没多久,我们组又接到了一项为氢弹理论设计提供热核聚变参数的重要试验。担子很重。虽然21室就在楼下,但也得经常楼上楼下跑。好在大家配合默契,任务完成得比较顺利。

口述核史丨数百次爆轰实验成就“青春之歌”


离开九院调回福建时在一所门口的留影“A城保卫战”
在1963年9月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交出后,九院就将研究原子弹的理论队伍转向研制氢弹。
1965年年底,分管理论部的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副院长带领理论部邓稼先主任和周光召等几位副主任及一批理论专家来到二二一基地。周光召、于敏等科学家一个个报告他们理论设计的氢弹模型。期间,二二一厂党委书记、厂长吴际霖主持召开会议,讨论1966~1967年氢弹研制生产计划,并选择于敏团队的创新型理论方案作为主攻方向。在没有完全成功把握的情况下,二机部副部长刘西尧提出作两手准备。为最快攻克“创新型”理论方案,他亲自主持会议决定把攻坚任务分为三大项,并落实到三个科研室:检验主构件是否可行的实验任务交给23室,检验能否提供一级点火中子的任务交给2室,21室负责监测初级爆轰冲击过程特殊界面处的流体动力学参数。只有等23室交出“可行”的结果,2室和21室才能有的放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