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论文|路风:冲破迷雾——揭开中国高铁技术进步之源(41)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高铁在短短十几年里取得的伟大成功是行动所造就,尤其是被那些符合正确原则的行动所造就。中国高铁的建设发生于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年代,铁路运输的瓶颈和国家投资能力的增强为发动高铁建设提供了条件。这个过程虽然是从大规模引进技术开始,但在国家层次上发生的一次回归“政治正确”的变化又把高铁的技术进步重新置于中国工业的能力基础之上,使技术引进成为自主开发的补充而不是替代,而国家对铁路(系统)市场的集中控制保证了中国工业的技术学习过程;一旦高铁的发展绩效得到证明,中国就在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事件的触发下走上以高铁替代传统铁路的激进道路,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建设为中国工业提供了持续技术创新的应用机会,而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机会。回顾这个过程,令人惊奇的不是其发展速度之快,而是这些行动竟然“碰巧”地组合起来(速度是这个组合的结果)。
本来其中的单独每一个充其量只是个必要条件,但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些因素“鬼斧神工”般地组合在一起,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一个强大的充分条件,使中国高铁的发展产生出领先世界的势头。理解产生这个组合的原因才是解释中国高铁成就的关键,也是把“教训”结合进有意识的政策中的关键。
行动当然涉及行动者的动机。在高铁发展的过程中,铁道部有动机,中央决策层有动机,企业有动机,所有参与的个人也有动机。但是,如果把这些性质不同(政治、部门和企业)、层次不同(组织和个人)和作用不同(思考宏观经济政策和个人多挣点奖金)的动机都归于以个人效用函数来衡量的经济激励,那么这个由行动者在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组织因素的影响下选择战略的过程就变得不可理解,顶多是事后画的一幅漫画。事实上,囿于静态均衡框架,主流经济学在过去和现在都没有能够成功地解释过技术进步,尤其是像中国高铁那样的重大技术成就,而且如果它坚持这个框架,将来也不会。毕竟,如肯尼思·阿罗本人所言,“但当然,由知识和程序的连续转变所包含的动态性并没有进入阿罗—德布鲁的世界”(Arrow,2006)。对于理解充满不确定性的创新过程,个人经济激励的解释完全无法替代从战略、组织和技术创新等领域去理解行动及其后果的理论。
本文从中国高速列车的开发绩效与“技术来源于引进”说法之间的矛盾切入,然后通过追溯铁路装备工业的历史和高速列车的技术变化过程,证明引进不是中国高铁技术进步的唯一来源,而且只是因为政治变化重新确立自主创新的方针,才使引进产生了正面作用。这个分析建立在国际创新学界的主流理论基础之上,同时也以“产品开发平台”的概念框架进一步揭示了引进与自主开发之间的作用机制,更加充分地证明中国高铁的技术成就源于自主开发的努力。但是,本文对于中国形成铁路激进创新的原因只有描述性的概括,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的理论贡献,其原因之一是这个现象的新颖性——只是最近几年的有关经验证据变得明显时,作者才可能“发现”这个问题。这也说明,对于中国高铁为什么成功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在未来这个方向的理论探讨中,最具挑战性的议题是国家作为创新者的命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