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的美学意味与价值指向(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致敬群演与追求自由的价值指向
艺术的美学精神在于化人致纯,将观众从此岸引向彼岸,从现实接入理想,从假恶丑转向真善美。电影,同样如此。它不仅在于造梦,给人娱乐,而且在于价值询唤,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产生镜像认同。《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的美学意味便表现出对人心灵与灵魂的震颤与洗涤。
该电影恰如园子温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给无数无名群演的致敬之鲜花,用影像表达了对电影的热爱与对群演的尊重。电影开篇便用1分钟多的长镜头展现了群演场景,轻快而抒情;紧接着是由20几个片段组成的戏中戏《假面》的“选角”场景。镜头依次对准了普通女孩爱子、优等生美久、桐子、安子、宽和以及少女戏剧团、小林导演真爱俱乐部的素人等,舒缓地呈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状态。电影借戏中戏导演之口直接表达了群演的重要性:很久之前,有一位法国诗人叫亨利•米修,他看电影时只关注群演,从不看明星,他对群演更感兴趣。由此,幕后的无名之辈便走向幕前,成为《假面》与《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的双重主角,获得了应有的表演展示。
其次,该电影表达了对自由的由衷渴望。电影中的人物,几乎同时身陷囹圄与心在枷锁,背负着沉重的西西弗斯巨石。他们因失去、失败、得而复失而痛苦:小林导演失去女友、创作灵感与对电影的激情,桐子失去丈夫、安子失去父亲、宽和即将失去患病的母亲,爱子及小林真爱俱乐部的全体皆试镜落选,桐子、安子与宽和,由于老板的横加干涉而失去获得主演的机会。但他们最终走向了自由,或者说勇敢迈出了通向自由的第一步。
在最后近半小时的“拍摄”片段,电影终于进入了“自由”与“癫狂”的时刻——拍摄现场因失控而自由。因忍受不了明星的糟糕演技,精神崩溃的导演选择绝望逃跑。长镜头跟拍下的“导演逃跑”与“小林导演真爱俱乐部和助理追赶导演”的镜头组合段,极尽节奏感、韵味与诗意;斜坡草地上的身体扭动、叠加与话语争执,在明光下颇有油画质地,而远处精神缪斯“方子”的瞬间闪现,也给人灵魂出窍之感。重返拍摄现场的导演与群演开始挣脱桎梏,进入了随心所欲的表演,所有人成为精神自由的主角。
总之,有意味的叙事形式与价值指向共同带来了丰盈的美学意味,《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成为园子温对电影理想国的真诚捍卫,对电影群演的脉脉致敬,更是对人生自由的由衷追求。
(作者系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