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70年|博物馆里的话剧史:共惜艳阳年(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中学毕业的时候,全中国解放了。我还参加了北平和平解放——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入城式。那是1949年2月3日,解放军从西直门进城,我们地下党全部出动,站在西单路口大声朗读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组织群众欢迎咱们的部队。那时我就想:要能接到我哪个哥哥、姐姐多好啊!入城仪式结束后我回到学校,一进门儿,一位工友告诉我,有一个电话是找我的,给我留了电话号码。我就在学校把电话打回去,原来是清华电机系的助教陈汤明找我。他说你哥回来了,在什么什么地方……我记不清是怎么回复的,当时都蒙了。当电话里得知我的哥哥住在北池子,我扔了电话,疯了似的骑车就去了。到了就问,找李德伦!我记得当时那个院子里特别热闹,洋号、洋鼓的声音震天。当看见李德伦的时候,我就纳闷:我哥怎么当炊事员了?脏兮兮的,穿着八路军的衣服,身上都是油。
我哥领我看李鹿,他刚生的女儿。孩子是坐着马车一路晃悠过来的,放在稻草上头,用小蓝布捆着。
——李滨口述,摘自《岁月谈往录》
六十多年后,当年华北人民文工团的成员,北京人艺演员李滨和我对面而坐,讲了这段“妹妹找哥泪花流”的故事。其时,她这位“油脂麻花”的五哥征尘未洗,刚刚随华北人民文工团从石家庄急行进入北平,是首批入城的艺术工作者之一。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以及刚出生两个月的女儿。在北方的寒冬腊月,他们接到上级命令,急行五百多里回到北平,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分别八年后,兄妹重逢被定格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成为李滨终生难忘的记忆。
文工团进城时有八十多人,分属戏剧部和音乐部。李滨找到哥哥时,是全团刚入城的第三天,暂住于北池子原国民党特务机关的63号院,之后不断有城里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不久李滨也成为其中一员,进入歌剧表演训练班学习。
记得那时候,新新大剧院(后首都电影院)正上演《赤叶河》,我就整天看。以前哪看过歌剧啊,我常常带着一帮同学,跑到他们院部,就是西堂子胡同1号,进去一拐弯一进门的那个小洋楼,后边有间平房。到那儿找一个叫刘子先的组教科科长,因为我是李德伦的妹妹嘛,刘科长就带我们一帮人进去。也就是和我同去蹭戏的那一帮同学,他们有的去了乐队,有的和我一起去了训练班。比较出名的有舞剧《红楼梦》的作曲樊步义,还有丛肇桓,李曼宜的弟弟李百成。在那儿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论,主要是无实物表演。
——李滨口述,摘自《岁月谈往录》
文工团在奉命转移的过程中,见缝插针地编排、演出了不少优秀的曲目和剧目。在石家庄,他们不仅演出了歌剧《赤叶河》、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独唱《翻身道情》,还首次演出了外国作品——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