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善之心断公正案件——《正义的慈悲》读后感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根据我院建设学习型机关的专题部署,在审判工作之余,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浓郁的书香之中,而我幸运的读到了《正义的慈悲》一书,让自己对于所从事的审判工作,从一个新的视角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良善之心断公正案件——《正义的慈悲》读后感


《正义的慈悲》讲的是一个无辜者被诬入狱,后又艰难获救的故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发人深省,对于当前中国刑事案件误判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个普通人面临的最大灾难之一就是被控有罪,因为一旦受到刑事追究,刑罚这一最为严厉的惩处手段将会无情地消灭“罪犯”的身份、地位、社会关系甚至亲情。作者史蒂文森是一名公益律师,他充满同情地描绘了被控者所面临的苦境,使我感同身受。法律人的心怀偏见,带着有色眼镜侦办或者审理案件,致使冤案大错铸成,对于无辜者而言这是真正的灭顶之灾。如何实现对无辜者苦难的救赎?《正义的慈悲》给出了答案:“正义存于每个人心中的仁慈和悲悯”。

以良善之心断公正案件——《正义的慈悲》读后感


史蒂文森的故事读完了,可是悲剧似乎仍会不断上演,如何避免在审判过程中出现差错,给予每一位被告人最公正的处理,这是一个值得法官们永远思考的问题。结合我近十年的刑事审判工作经验,我认为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胸怀公正,仁慈有爱。
司法的生命是公正,而要实现公正则需要每一位法官不仅是非分明,还要有一颗悲悯而仁慈的心。只有保持这种状态,才能确保案件兼具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16年底各媒体争相报道的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就是一起典型的司法人员机械性执法的案例。赵春华是一名51岁的妇女,靠经营气枪射击摊位谋生,公安机关、检察院均认为其持有6支气枪,经鉴定系枪支,遂对其以非法持有枪支罪予以侦查、起诉,一审法院认为其行为符合非法持有枪支罪的犯罪构成,遂判决其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二审法官结合其持有枪支的目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因素而从轻处罚,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我认为,二审判决充分体现了法官的仁慈之心,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判决书的温度。这也是党中央曾提出审判不仅要法律效果,还要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原因所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