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人性与选择(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导演塔伊加·维迪提有意使用喜剧形式结构电影,他说:“我讨厌纳粹,喜剧是描述冲突与矛盾的最好方式。”荒诞喜剧的主题,往往涉及人类历史上的荒谬时刻,通过变形、夸张、臆想、错位等手法,产生严肃的艺术效果,发人深省。
选择的力量
二战时期,一旦发现犹太人,是选择向纳粹告密,还是选择保护?这是诸多二战题材电影尝试回答的问题。《辛德勒的名单》(1993)里,德国商人辛德勒的工厂成为犹太人临时的避难所;《钢琴家》(2002)中,波兰钢琴师史标曼在月光下弹奏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令德国军官动以恻隐之心。选择施救成为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辉。
《乔乔的异想世界》中,乔乔和艾尔莎通过游戏悉数德意志和犹太民族的代表性人物:乔乔说出贝多芬,艾尔莎说出爱因斯坦;乔乔说出里尔克,艾尔莎反驳道“里尔克的母亲是犹太人”。这一情节中,电影并未讨论谁对谁错,而是以孩子间的游戏展示身份的复杂性,同时暗示将身份进行单一对立本身就是错误的。
阿马蒂亚·森在《身份与暴力》中认为,坚持人类身份毫无选择的单一性,会使世界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人的身份是多元的,优先强调一种身份意味着对其他身份的屏蔽。以乔乔为例,他的身份首先是儿子,其次才是希特勒青年团团员,当团员的身份压过儿子的身份时,母子之间便产生了裂痕。
寻求认同是人的本性。电影中犹太女孩渴望被平等对待,乔乔想要得到首领希特勒的认同。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二战中看到犹太人如何选择?《乔乔的异想世界》给出一个温暖的答案:当盖世太保准备带走犹太女孩艾尔莎时,乔乔和克伦琴多夫上尉选择了放下身份偏见,一起保护艾尔莎。不管是乔乔、辛德勒还是“闻琴生悯”的德国军官,选择的每一步,不仅在书写个人的历史,也在决定他人的命运,这就是选择的力量。
爱与信任的拯救
《乔乔的异想世界》用喜剧的外衣包裹战争,也包裹着乔乔的成长过程。当“Kill,Kill,Kill”的呼声催促乔乔杀死他手中的兔子时,乔乔却没有被众人的意志绑架,而是准备放生。于是,同伴给他起了个“乔乔兔”的绰号,嘲笑他的懦弱。
在至暗时刻,人性仍然可以释放光芒。《乔乔的异想世界》选择了以爱与包容的方式重新审视世界,从侧面控诉与批判战争。电影中有一处细节,尤其耐人寻味。乔乔找不见匕首了,匕首被导演演绎成帮助犹太女孩艾尔莎脱困的道具,而不是一种凶器。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电影中,乔乔之所以迟钝地保护了犹太女孩,源于母亲的教导。乔乔的母亲从未被纳粹洗脑,心中始终存有爱和挂念。“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是尼采的名言,是乔乔母亲的生活态度,也传达出影片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个世界上,只有爱与信任才能拯救一切。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