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的现代人,靠购买快乐续命(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积极心理学、正念心理学......只要你想学,有数不清的书籍、线上课程、培训营供你选择;爱情课、情商课、沟通课......似乎没有什么困扰,是这些课程解决不了的。
身处其中的我们其实或多或少接触过这些理念。
以积极心理学为例,它给出了许多方法来帮助我们改善身心健康,克服焦虑,获得更多幸福和快乐,比如,写感恩日记、冥想、不吝分享等等。
这些方法大都简单易行,投入不大,它承诺你,通过购买阅读书籍、课程等并付诸实践,你就能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情感模式,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此类疗愈的核心理念是,幸福和快乐不是来自环境,是来自内心。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曾提出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指数=先天遗传素质 后天环境 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这其中,基因占比50%,心理力量占比40%,环境只占10%。
积极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Sonja Lyubomirsky)则写过,“当我们最终接受并承认生活环境不是幸福的关键所在时,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从自身出发去体验幸福。”她认为,如果不改变自身思考、感受和行为的方式,那不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之中,都会回到自己的幸福原点。

“空心”的现代人,靠购买快乐续命


在这样的表述下,不论是短暂的快乐还是疗愈式的快乐,似乎都唾手可得。
正如露丝·惠普曼(Ruth Whippman)在《为什么我们拼命追求幸福,却依然不快乐》里总结的,如果在今天说自己不快乐,得到的回应可能有两个:“降低你的期望”和“你该养只猫了”。
3.
我们不能永远只待在“内心堡垒”里
快乐产业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承诺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掌握快乐,外界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是,这个逻辑的反面意涵是:如果我们不快乐,那都是我们自己的错。
在《幸福学是如何掌控我们的?》一书中,埃德加·卡巴纳斯(Edgar Cabanas)对积极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在他看来,从棘手且无力改变的消极处境中找寻积极因素,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对于个体来说,是直面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困境的好方式,然而当积极性成为一种专制态度时,问题就会出现:它刻板地将人们的不幸与无能怪罪于他们自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