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甘南文华】青藏高原上的星斗(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她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专业作家益希卓玛。
益希卓玛(1925~2014),又名王喆,1925年9月生于甘南州卓尼县扭子村。小时候随父亲在兰州生活,早在学生时代就走上了追求真理的人生征途。1948年,益希卓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坚定了她的人生追求。
1949年,她担任全国妇联《新中国妇女》杂志社编辑。1950年,她在周恩来、朱德、林伯渠、乌兰夫、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授课的中央民委藏民研究班学习。学习结束后她任中央民委藏民组副组长,主管政策研究工作。1952年,她为能够深入生活,进行文学创作,再三要求下基层,从北京来到西北文联,任《西北文艺》编辑。从1953年至1963年,她先后任《甘肃日报》记者,《甘肃文艺》《工农文艺》《甘肃歌谣》编辑,并开始文学创作。这期间,她还担任甘肃省妇联常委、第二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这位在青年时代就参加革命的新女性,她的革命经历使她对社会人生具备了一种自觉深入的认识高度,怀着对祖国无限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美好的追求,1954年益希卓玛到中央地质部641地质勘探队深入生活,写出了纪实散文《山谷里的变化》及时向广大人民报告了在中国西北找到大规模矿藏的喜讯,引起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注意,为加快甘肃建设发挥了作用。在这片山谷里,建成了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白银市。1956年,她又深入天祝牧区,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创作了电影剧本《在遥远的牧场上》,这是中国藏族文学史上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1957年,该剧本获文化部和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电影文学剧本征文奖。
1963年秋天,益希卓玛回到故乡甘南生活,从事专业创作。沉淀已久的文学热情、丰富厚重的人生阅历和内蕴的创作力厚积薄发,使她创作了长篇儿童小说《清晨》,小说以西藏和平解放为背景,通过藏族小奴隶巴丹一家的命运,揭露了奴隶制度的黑暗,刻画了巴丹小英雄的形象。《儿童文学》1963年第2期发表了《清晨》的一个片段,立即受到少年儿童的欢迎。上海少儿出版社将其改写成图文并茂的低幼读物《小华旦》出版,茅盾在1964年5月20日的《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读“儿童文学”》一文,对这一作品作了充分肯定。1981年,长篇儿童小说《清晨》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不仅是藏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而且还是当代藏族文学史上第一部女性创作的长篇小说。益希卓玛另一名作是短篇小说《美与丑》。《美与丑》于1980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这是甘肃小说第一次获得全国性大奖,也是藏族女作家在小说界的惊艳亮相,也是藏族女性文学的起跑线。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