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悲观主义者,他们中的每一人恰恰都能抚慰人生的苦楚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这似乎是一个难解的谜题:生活有很多的压力和苦楚,在公开场合里,人们甚少提及这些压力,兀自承受,但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却寻觅着与自己的经历相似的伤痛,并在阅读过程中缓释自己的痛苦和焦虑。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说,在人类为彼此创造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中,有一个门类占据了最大比重,即以某种形式探讨伤痛。他引用卡夫卡的话给出解答:“我们需要的书,必须是一把利斧,可以劈开心中的冰川。”换言之,文学是帮助我们从麻木中解脱的工具,让它担当宣泄的出口,可以让我们放下长久以来对隐忍的执念。
阿兰·德波顿
在多年的散文和小说创作中,他所关注最多的,无疑是伤痛的主题。在他的笔下,你也能看到对于多种艺术形式的思考——那些才华横溢、对痛苦有着深刻人生理解的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我们是否能感同身受,是否能通过作品穿透他们的世界,再返归我们得以平复和净化的内心?近期,包括《旅行的艺术》《哲学的慰藉》等作品在内的阿兰·德波顿作品集推出了全新修订版。今天的夜读,一起经由其中的篇章进入他的文学世界。
文学的意义
(致中国读者的新版作品集代总序)
阿兰·德波顿 | 文
在人类为彼此创造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中,有一个门类占据了最大比重,即以某种形式探讨伤痛。郁郁寡欢的爱情,捉襟见肘的生活,与性相关的屈辱,还有歧视、焦虑、较量、遗憾、羞耻、孤立以及饥渴,不一而足;这些伤痛的情绪自古以来就是艺术的主要成分。
然而在公开的谈论中,我们却常常勉为其难地淡化自身的伤情。聊天时往往故作轻快,插科打诨;我们头顶压力强颜欢笑,就怕吓倒自己,给敌人可乘之机,或让弱者更为担惊受怕。
结果就是,我们在悲伤之时,还因为无法表达而愈加悲伤——忧郁本是正常的情绪,却得不到公开的名分。于是,我们在隐忍中自我伤害,或者干脆听任命运的摆布。
既然文化是一部人类伤痛、悲情的历史,那么,所有的问题都能予以修正,把绝望的情绪拉回人之常情,给苦难的回味送去应有的尊严,而对其中的偶然性或细枝末节按下不表。卡夫卡曾提出:“我们需要的书(尽管也适用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必须是一把利斧,可以劈开心中的冰川。”换言之,找到一种能帮助我们从麻木中解脱的工具,让它担当宣泄的出口,可以让我们放下长久以来对隐忍的执念。
细数历史上最伟大的悲观主义者,他们中的每一人都能抚慰这种被压抑的苦楚。用塞内加的话说:“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或者就像帕斯卡的叹谓:“人之伟大源于对自身不幸的认知。”而叔本华则留下讽刺的箴言:“人类与生俱来的错误观念只有一个,即以为人生在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幸福……智者知道,人间其实不值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