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读睡

兰波: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


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醉舟》是兰波十七岁时的作品,也是前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兰波通灵说的具体应用和示范。兰波所谓的通灵,指的是一种超人的本领,既能看到、听到、感到凡人看不到、听不到、感不到的东西。他认为杰出的诗人都应该是通灵者,只有通灵的诗人才能达到“未知”的境界,写出真正的诗篇。而要通灵,就必须打乱自己的感觉系统,“长期、巨大、有步骤地使全部感官错位”。 1876年8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垄,一华人在海边救起一个潦倒的外国人,他大口吐着海水,伸手要烟抽,说自己是诗人兰波,还是荷兰外籍雇佣军团的士兵。
华人听他自称是军人,就问他知不知道三宝垄是因中国海军司令郑和到来而命名的。那人摇头。华人认定他是骗子,如果是个兵的话也是逃兵。
根据史料,这个逃兵正是兰波。1876年5月,他加入荷兰外籍军团派到爪哇岛,也就3个月时间,他做了逃兵。
诗人兰波分成两个部分:谜一般的诗篇和丰富的人生构成的传奇。他为后来的世界确立了一种生存和反叛的范式,20世纪后“兰波族”成为专有名词,崇拜、模仿兰波的群体越来越壮大。二战结束后,作家亨利·米勒预言:在未来世界上,兰波型将取代哈姆雷特型和浮士德型,其趋势是走向更深的分裂。1968年,法国巴黎反叛学生将兰波的诗句写在革命的街垒上:“我愿成为任何人”、“要么一切,要么全无!”
波希米亚少年与革命
1864年,10岁的兰波写下了贯穿于后来全部诗作的叛逆:“你总得去通过考试,而你得到的工作要么是擦鞋,要么是放牛,要么是赶猪。谢天谢地,我一样也不想要,去他妈的!”
兰波一直把自己的家乡夏尔维勒称为外省城市中最最愚昧的一个地方,军人父亲长期服役,喜欢冒险,在兰波6岁时离家出走;母亲孤僻,严厉管束子女。
家庭的不和造就了兰波矛盾不安的灵魂,作为一个修辞班的学生,他本可以上大学,但由于他充满反叛精神,在墙上写下“杀死上帝”而被看成是一个坏小子。他放荡不羁,自小几次离家出走,1871年2月25日第三次出逃是为了参加巴黎公社运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